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0365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高考活页第一部分 专题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物质的鉴别与实验方案设计1.(2019江苏学测模拟)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B.用加热灼烧的方法鉴别铁粉和炭粉C.用浓氨水鉴别Mg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D.用酚酞试剂鉴别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2.(2019连云港学测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上图装置收集NO2B.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焰色反应鉴别K2SO4和Na2SO4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溶液3.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NaOH溶液鉴别SO2和CO2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C.用N

2、a2CO3溶液鉴别盐酸和H2SO4溶液D.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NaNO34.(2019淮安学测模拟)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FeCl2、FeCl3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先加入足量H2O2溶液而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Cl2B.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Na2C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C.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并振荡静置几分钟,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Cl3D.取18 g固体溶解,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3、的Cl2,而后再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10.7 g固体,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5.(2019无锡市学测模拟)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淀粉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化钾B.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酒精的混合物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D.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FeCl3溶液6.(2019盐城学测模拟)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B.用长颈漏斗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水溶液C.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Na2SO4两种无色晶体D.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NO3)3溶液

4、7.(2019无锡市学测第二次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的生成检验是否含SOB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检验是否含NHC加热分别用SO2和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探究SO2和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D加热盛有浓硫酸和铜的试管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8.(2019徐州市第二次学测模拟)下列鉴别或检验有关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NO3)3溶液和Fe2(SO4)3溶液B.用加热、称重的方法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5、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D.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K9.(2019扬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C.用分液法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D.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溶液中是否存在I210.(2019徐州市第二次模拟测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闻气体气味鉴别NH3和NO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l2模拟工业上制取漂白粉C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冷却后称重鉴别Na2CO

6、3固体和NaHCO3固体D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11.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溶液中含有SOC.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2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色,则原溶液中含有I212.(2019徐州学测模拟)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Ba(NO3)2溶液鉴别CaCl2溶液和(NH4)2SO4溶液B.用稀硫酸鉴别Na

7、2CO3固体和K2CO3固体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鉴别氨气和乙烯气体D.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盐(含KIO3)和未加碘盐13.(2019南通学测模拟)下列鉴别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8、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B.用NaOH溶液鉴别Al2(SO4)3和MgSO4两种无色溶液C.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D.用焰色反应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14.(2019无锡学测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

9、液B.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C.用Ba(NO3)2溶液鉴别溶液中的SO与SOD.用淀粉溶液鉴别含碘食盐和不含碘食盐15.(2019连云港学测模拟)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B.用焰色反应鉴别Na2SO4和K2SO4C.用溴水鉴别乙烷和乙烯D.用丁达尔效应鉴别AlCl3溶液和Al(OH)3胶体1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pH试纸直接放入某溶液中,测定该溶液的pHB.用B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与Na2SO4溶液C.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通入适量的Cl2D.用KSCN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1

10、7.(2019南京学测模拟)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NH、Fe3、Al3、Cl。为确认该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20.0 mL该溶液,加入20.0 mL 4.00 molL1 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且没有刺激性气体生成。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固体0.80 g。再将滤液稀释至100 mL,测得滤液中c(OH)为0.10 molL1;另取20.0 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8.61 g。由此可得出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A.一定含有Fe3、Al3、Cl,不含Na、NHB.一定含有Na、Fe3、Cl,不含NH,可能含有Al3C.c(Al3)

11、1.00 molL1D.c(Na)0.50 molL118.(2019南通学测模拟)实验室有一种气体样品,可能含有NO2、NH3、O2和CO2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将集有气体样品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试管中液面上升,则原气体样品中一定含NH3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木条未复燃,则原气体样品中一定不含O2C.将一定体积气体样品缓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有白色沉淀,则原气体样品中一定不含CO2D.将一定体积气体样品缓缓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向所得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未见沉淀生成,则原气体样品中V(NH3)V(O2)4119.(

12、2019泰州学测模拟)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Cl和Na2S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称取18.0 g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质量增加1.6 g;另取18.0 g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况下气体3.36 L(气体全部逸出),说明固体中一定含NaCl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

13、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B.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C.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

14、灰水中变浑浊,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D.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Ca(NO3)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20.有一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Cl、Na2SO4、CuCl2、

15、Ba(NO3)2、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取滤液做焰色反应,焰色不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由上述现象推断:(1)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可能含有_。(2)如要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将如何操作?_。(3)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精析1.B2.C3.B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鉴别二者,A项错误;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B项正确;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与碳酸钠反应都产生CO2气体,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