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9210355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精编精校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之(实词、虚词)(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纲解读】考 纲 内 容考 纲 阐 释考 点 分 布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对于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上。近义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词语包括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对于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常用虚词的使用能力。(1)能正确理解词义。(2)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使用是否正确。(3)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真题共赏】1、(2012重庆卷,第3题,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语

2、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的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B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视人间的动静。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D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D。A项,歆羡,爱慕,羡慕;B项,窥视,偷偷地看(观察);C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

3、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D项,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如”和“似”表示比喻、类比,“寻找食物”不是“好像饥渴”而是“本来就饥渴”的意思。2、(2012山东卷,第3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 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 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 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A溶化 沟通 喧哗 B溶化 勾通 喧闹C融化 勾通 喧哗 D融化 沟通 喧闹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4、。“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它液体里;“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句中“融化”与横线前的“大草原上的冰雪”的语境相合,故选用“融化”。“沟通”使两方能够通连。如:沟通了两国文化。沟通南北的长江大桥。“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如:小人的勾通,对君子肯定不利。从语法功能和感情色彩上看,“沟通”一般多用于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勾通”则用于坏人、帮派之间的暗中勾结、狼狈为奸,是带有贬义的词,两词在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上完全不同。所以用“沟通”更合乎题意。“喧哗”: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笑语喧哗;动词,喧嚷:请勿喧哗。“喧闹”:形容词,喧哗热闹:喧闹的集市;动词,喧哗吵闹:大声喧闹。横线前

5、陈述对象是“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很显然是“喧哗热闹”,所以用“喧闹”更合适。另外,还可使用排除法,放在一起考虑,用“溶化”与“融化”的区别可以排除 A、B两项,用“沟通”和“勾通”,可以排除C项。3、(2012天津卷,第3题,3分)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也不隔不断彼此的思念A萌动

6、 调剂 地久天长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熟语)的能力。第一组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萌动: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第二组中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第三组中,地久天长,形容历时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运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定答案为D。4、(2012北京卷,第3题,3分)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

7、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答案:D 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注意双音节词语的词语辨析主要抓住三点:一是注意区分不同的语素(或不同的字) ,如“止”意为“停止”;“制”意为“控制”;二是前后搭配、照应,如“防止”搭配“发生

8、”;三是注意色彩、范围等。5、(2012湖北卷,第3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B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D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词义辨析。第一个空,“滋味”的意思是味道;比喻某种感受。词义范围广。用这个词表达对“江城”的某种感受是可以的。“趣味”的意思是使人愉快、

9、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意味”的意思是意义和情趣。这两个词词义范围小,城市生活也不一定有趣和有意义。“韵味”的意思是声韵所体现的意味,多与文学作品相关,与城市不搭配。第二个空,这里想要表达的含义是全部体现出来,用“淋漓尽致”最好。“淋漓尽致”的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痛痛快快”的意思是:舒畅,高兴;尽兴;爽快,直率。“兴致勃勃”的意思是兴趣很高。“尽情尽兴”的意思是尽量由着自己的情感,不加约束,使兴趣得到满足。这三个词语都与人的心情有关,不适合写城市。第三个空,“便是”的含义是就是,语气较轻,紧承上文举茶馆为例加以解释,语气合适。“当是”的意思是自然是,“恰

10、是”的意思是恰好是。这三个词语气过于肯定,不合语境。第四个空,“踱”是慢步行走,步态优雅,符合语境。“遛”和“逛”都有散步之意,但缺少悠闲之态。“晃”的意思是闲逛、无所事事,含有贬义,不妥。6、(2012重庆卷,第4题,3分)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11、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具体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文段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复句,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只要能理解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不难得出答案。选词填空,首先要整体感知,其次要根据句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三句话构成三个层次,与构成假设关系,与之间也是假设关系。理清关系后,相对就容易了。【命题趋势】2004年开始,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几年,实词类考题在高考中都以近义词选用的形式出现,重在考查辨析近义词,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虚词类考题在高考中并非每年都出现,有时也跟近义词的辨析合并出题;熟语中成

12、语的考查是多年必考的内容。此外,词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有三种: 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包括近音近义词)的使用能力。 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得正确与否。 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 所选词语:多为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考查的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2010年极有可能考查同义词辨析。 【考点透析】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侧重考查的词

13、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

14、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意义词义范围不同。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词义轻重不同。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词义重点不同。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2)色彩感情色彩不同。如“结果”和“后果”;“鼓动”和“煽动”。语体色彩不同。如“小气”和“吝啬”;“寿辰”和“生日”。(3)用法适用对象不同。如“年龄”和“年纪”;“伺候”和“侍候”。搭配关系不同。如“保持”和“维持”;“必须”和“必需”。语法作用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品位”和“品味”。2正确使用虚词虚词使用的错误主要包括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和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两个方面。(1)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错用关联词语。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滥用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如“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错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