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二轮复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210344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力作用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力作用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力作用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外力作用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外力作用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力作用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力作用二轮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都中学 谢晓娟,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1.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2.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B. C. D. ,3.贺兰山东

2、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 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乏,C,B,B,命题点:,主要外力作用的特点、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外力作用影响下的地貌特征及分布特点,考情播报:,课标2卷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对该部分考点考查较少,但2017年却以贺兰山为背景,考查了洪积扇的分布与形成,对图文材料中的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以外力作用与地貌为主进行考查。,花岗岩球状风化,风力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原地,形成风化壳,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3、),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漠化”、“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丹霞地貌),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峡湾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风力侵蚀,流水 侵蚀,侵蚀,溶蚀,冰川侵蚀

4、,海浪侵蚀,侵 蚀 作 用,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如冰碛湖、冰碛垄,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形成洪(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 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沙滩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峰林、溶蚀洼地、岩溶漏斗、溶洞、地下暗河等,喀斯特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流水溶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在我国分布:,岩性,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地貌,云南、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归纳,(岩溶地貌),【2015全国卷】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

5、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B,海水侵蚀加强,说明此时河流入海水量、含沙量都小,【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

6、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C,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B,【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D,【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下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2015全国II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