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10177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 太极拳腰胯运动的一个规律腰胯分离兼论太极拳的动与不动张广才笔者追随恩师赵国仁先生(陈正雷大师入室弟子,中国武术七段)习拳几年以来,深感要学好太极拳,非遇明师,非明拳理,非下苦功,不得窥其门径。对于拳论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的理解,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学拳之初,笔者的理解是既然要求一动无有不动,那么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必然是全身各部位都要参与运动,但师父告诉我这并非“一动无有不动”,而是拳病中的妄动。经过几年的学习,最近逐步认识到真正符合太极拳理的动,应该是动中有静,有动必有一不动,在练拳时一定要找出哪些部位在动,哪些部位应该相对不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动静

2、合度,逐渐练出真正的太极功夫。正如太极图给我们的启示一样,太极拳中的动静关系,并非绝对对立,非此即彼,而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下面以定步云手中的腰胯运动规律为例,谈一下太极拳中的动静关系。谈论腰胯运动规律之前,我们有必要以通俗明白的文字而非专业术语的方式明确一下概念。所谓腰,用来指称胯上肋下的部分,大致相当于日常生活中我们腰带所系的位置。胯分左右,指的是腰的两侧与大腿之间的部分,大致相当于人垂手站立时双手所在的位置,医学上所说髋骨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胯。值得注意的是,出于种种原因,古代拳论中鲜有论及胯的问题。或许可以探得点滴消息的是拳论中所谓“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此处只

3、说腰腿二字,其实隐含了一个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腰腿之间的胯。我们平常所说的腰胯一体、周身一家之类的概念,并非要求身体各部位同时或者同向运动,而是强调周身各部位节节松开而又节节贯穿的协调运动。在腰胯不分的情况下,笼统的谈腰胯一体运动,对于练好太极拳是没有帮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要腰与胯的关系,通过正确的行拳走架,把腰动和胯动分别练出来,才能谈得上腰胯协调运动。笔者认为,定步云手中的腰胯运动规律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腰胯分离,腰动胯不动,以转腰形成左右螺旋劲。太极拳螺旋缠丝劲的形成,需要腰胯部位的对拉对撑,也就是互为阴阳。以正面右手缠丝第二动为例,当右手顺缠内收至右胯上方,重心已经移到左

4、腿,身欲向左转时,应当先放松腰部,腰劲下塌,左胯微微放松下沉,待劲力下沉至涌泉时,身体开始左转。整个身体左转的过程中,左胯必须固定住,不能随着身体的左转而向左(外)旋转,左胯内侧与小腹连接的腹股沟处应有一种如齿轮咬合的感觉。同时右胯也应放平,不能随着身体的左转而左转,出现右腿栽膝的现象,此时右胯腹股沟处应该有一种与丹田部位向相反方向抻拉的感觉。如果能做到身体左转而左右胯同时固定不动,那么此时两胯与小腹(丹田)的关系应该是左胯相合,右胯相开。这样的关系,才符合阴阳之理、太极之道。同样的道理,当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向右打开时,则是右胯合,左胯开。只有做到两胯相对不动,才能真正实现腰的左右旋转,才能产

5、生螺旋力,一旦加速,会产生强大离心力或向心力。这种旋转,类似于螺母与螺丝之间的关系,只有固定住螺丝或螺母,才能将二者旋转打开或拧紧。2、腰胯分离,胯动腰不动,通过两胯的上升下降完成重心的转移。我们知道,太极运动是一种立体球形螺旋运动,但是由于人的生理结构限制,人体的大部分关节不可能连续做同一方向的螺旋运动。比如在定步的前提下,腰的左右旋转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腰与胯之间的腹股沟,犹如一个墙角,当腰部旋转到与某侧胯完全咬合时,就会形成身体的自锁,无法继续向同一方向旋转。如何化解掉这种自锁?答案就在于双胯的配合完成重心的倒换。以定步云手第三动为例,当云手的第二动完成,右手已经收到身体中线丹田的位置,

6、重心在左腿,此时腰部如果继续上动不停向左转,左胯根部就会与小腹形成一个死角,再继续转下去,身体就会形成自锁。此时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左胯微微下沉,左腿蹬地,自身的重量下沉到涌泉,沿腿部后侧反弹上来,然后左胯带动左臀如钟摆一样向右泛,裆走后下弧,直至右胯接住左胯泛过来的身体中盘和上盘的重量,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右腿接住劲,同时右手沿中线上穿,至此重心已经从左腿移到右腿。这一过程中,除了上一动结束时腰部稍微继续左转一下,是没有明显的左右旋转的,只是通过两胯如蹬自行车般的上下升降,就可以完成重心的左右转换。此时的身体仍然是面向自己的左前四十五度左右。由此可见,重心的转换,关键不在转腰,而在松胯泛臀。如

7、果把人体的重心比作火车头,重心的转换好比火车经过错综复杂的道叉,并不是火车头在主动选择方向,而是工人提前将道叉对接好,火车经过时,自然就会选择或左或右的轨道。在这里,导致重心转换的,主要是胯的上下升降,而非腰的左右旋转。腰胯分离的运动规律,不仅在拳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推手技击中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膝靠摔这一经典的摔法中,我方双手粘住对方双手大臂或双肩,同时上右步管住对方的前腿内侧,左手往右上掤,右手先向右再往左下捋带,双手形成一个采挒劲,同时腰向右转,松腰落胯,将对方向我身体右后方螺旋摔出。此动作要领在于身体向右下发采挒劲时,前(右)腿胯部不能随着腰部的右转而随之顺缠外旋,相反

8、要以前腿的中正不倚,与腰的右旋形成一个向左的反方向力,这样一来,在对方的身体中上盘施加一个向右的力,下盘施加一个向左的力,就形成了一个力偶,受力者必然在力偶的作用下必然向我右后方倒地。又比如对方从正前方双手按住我胸部或腹部,也可以通过胯的上下升降来实现胸腹折叠,锁住对方的手腕,待对方劲力完全吐尽且双腕在我胸腹接触点上形成反关节时,即可实现化打合一的擒拿效果。这一过程中,我方虽然没有用手,但实现了类似以手擒拿的功能和效果,所谓太极浑身是手,此即其一著例。此时如果腰部有左右旋转的话,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化劲的效果,但由于未能在接触点上锁住对方手腕,想实现胸腹折叠、化打合一的擒拿效果,就不大可能

9、了。上述太极拳中腰胯的两种运动方式,可以概括为“腰胯分离,腰动胯不动,胯动腰不动”。乍看之下,这种运动方式似乎违背了太极一动无有不动的原理。但是笔者认为,一动无有不动的精妙所在并非外在能看到的动,更非那种全身无一静止的妄动,而是此一动必有彼一相对不动,这样的动,才符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阴阳学说,而不是那种非此即彼,互不包容的两极对立的狭隘的阴阳学说。不容忽视的是,在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中,特别是有身法步法的进退顾盼时,腰胯往往是同向同步运动,但这种同步同向运动,是在腰胯分离前提下的力量节节贯穿,而非腰胯固定成一体的生拉硬扯。这种力量的传递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之为“动量传递”。其原理如同机车的车厢在发动机的牵引下往前移动,其动力是从车头传到第一节车厢,再通过两节车厢之间的传动装置传送到后一节车厢,如此节节贯穿,而并非多节车厢完全固定在一起后同时往前移动。至此,上文提到的几个概念含义也就明确了,腰胯一体、周身一家的说法本身没有错,但这个整体是合中有分的整体,是节节松开而又节节贯穿的整体,而非铁板一块的整体。一动无有不动的动是动中有静的动,有一动必有一不动,而非绝对的动。其实,没有不动,动也就不存在了。培训地址:天津武清区武宁路空军飞机场北门武清培训中心:13920459108 139204932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