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10176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一:20XX年急内科医院感染工作总结20XX急内科医院感染工作总结20XX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来,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本科室各级护理人员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及目标,现总结如下:1.科内工作人员每季度学习院感相关知识,每季度进行院感总结,每周进行自查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和培训。院内感染知识考核合格,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无菌观念,限制参观人数,规范着装。2.加强各种用物,各项消毒灭菌效果及卫生学监测等质量工作。 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一次性注射器

2、,针头,输液管,吸引管用后毁形处理,毁形率达100%.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液体不得超过24h。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感染护理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在消毒灭菌。止血带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周2次以上监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合格并有记录。无菌持物钳使用干包,并注明开启时间,使用不超过4h。无菌包包布干净,无洞,内放化学指示卡,外贴3M带,使用前检查消毒无菌合格方可使用。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及时。做的相对不足之处有:部分工作人员戴口罩不够规范,有

3、露出鼻子现象,紫外线消毒时间累计错误,小包布有时较脏,未能做到及时更换,清洗。以上这些希望本科室人员认清不足,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争取做好相关工作,降低护理切口感染率,确保护理能在一个安全,无菌状态下进行。篇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20XX年已经过去,这一年医院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发展势头,成立了重症医学科、肿瘤内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等新科室,科室进一步细化,医疗条件、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门诊量、住院人数都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也给院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年里,我们依照PDCA循环原理,以改进和落实为要点,开展了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一、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三级

4、组织职责在去年基本形成感染管理三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今年感染管理科工作重点在于推动三级组织的职责落实。感染管理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并召开了2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分别就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建设、多重耐药菌协作机制、门诊日志传染病误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决议。临床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是医院第三级的院感质控组织,有相应的职责。感染管理科通过制定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手册的方式,以手册为抓手,监督各科室质控工作的开展情况。20XX年全年,共纠正质控小组未能履职、填写手册不规范等问题127次,占全年总纠正问题数的%,说明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履职力度不足,仍然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

5、环节。二、履行感染管理科职责,加强督导工作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感染控制方面要达到B级,普遍需要职能科室的督导检查工作;要达到A级,则需要有效的整改提高。20XX年,感染管理科每个月都对所有临床科室及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后,以现场反馈与文字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指导相关工作的整改。在每个月的质量检查中,将上个月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使临床科室的感控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年检查中共发现各类问题295件,均进行了现场反馈,告知整改措施。20XX年感染管理质控检查常见问题排序如下:(一)综合性监测感染管理科在没有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以人工的方式每月查看所有出院病历,全年共

6、发现医院感染漏报14例,漏报率为%,分别为神经外科5例,骨三科2例,内二科2例,内三科、外二科、外一科、急诊科、内五科均为1例,对漏报医生进行了宣教,并全部进行了补报。本年度共报告医院感染117例,医院感染率为%,医院感染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49例),上呼吸道感染%(44例),泌尿道感染%(7例),各科室医院感染报告例数见表1,感染部位统计见表2今年8月份我院进行了横断面调查,调查显示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为%;与全年医院感染报告率%相比高出%,接近一倍,说明了我院的医院感染仍然有漏报的可能性。20XX年随着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力提升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的综合监

7、测水平,进一步发现漏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使我院的医院感染报告率更接近真实情况。表1 20XX年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汇总表科室 内一科 急诊科 内六科 内二科 内三科 内四科 内五科 骨一科 外二科 外三科出院人数 1259 1289 114 1447 1607 1282 1246 681 946 879感染人数6 9 0 11 19 11 6 0 0 11感染率(%) 0 0 0感染例次数8 10 0 11 25 13 6 0 0 11感染例次率(%) 0 0 0外一科 肛肠外 泌尿外 骨二科 骨三科 妇科 产科 儿科 五官科 其他科 全院1036 84 67 797 790 600 601 13

8、98 790 208 1712115 0 2 7 4 0 0 0 0 0 101 00 0 0 0 018 0 2 9 4 0 0 0 0 0 117 00 0 0 0 0表2 20XX年各科室医院感染部位统计汇总表感染例次数 8 10 11 25 13 6 11 18 2 9 4 117上呼下呼泌尿吸道 吸道 道 3 5 1 11 6 5 0 8 2 1 2 445 3 9 12 6 1 10 0 0 2 1 490 2 1 1 0 0 0 1 0 2 0 7感染部位胃肠腹腔内表浅深部皮肤软道 组织 切口 切口 组织类 其他 0 0 0 1 0 0 0 1 0 0 0 20 0 0 0 0

9、0 0 1 0 0 0 10 0 0 0 0 0 0 2 0 3 1 60 0 0 0 0 0 0 4 0 0 0 40 0 0 0 0 0 0 0 0 1 0 10 0 0 0 1 0 1 1 0 0 0 3科室 内一科 急诊科 内二科 内三科 内四科 内五科 外三科 外一科 泌尿外 骨二科 骨三科 全院(二)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今年8月份我院开展了现患率调查,本次应调查人数306人,实际调查人数306人,实查率为100%。发生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例次率为%。发生社区感染55例,社区感染例次率为%。社区感染率前五位的科室依次为儿科(100%),妇科(80%),内一科(%),外一科(%),外二

10、科(%)。前五位的社区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26例占%),胃肠道(10例占%),上呼吸道(6例占%),其他感染(5例占%),皮肤软组织(3例占%)。本次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送检情况进行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其中1联用药使用率为%, 2联用药使用率为%,3联用药使用率为%,4联及以上用药使用率为%。从用药目的上看,治疗用药使用率为%,预防用药使用率为%,治疗+预防用药使用率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细菌培养率为%。(三)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感染管理科分别对细菌耐药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重症监护病房(三管监测)监测、等开展了目标性监测。1、细菌耐药性监测篇三:

11、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XX年,院感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院感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仍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现将20XX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院感质控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1、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供应室、手术室、产房、流产室、化验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和院感隐患,及时进行书面反馈,科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后返回院感科,院感科根据整改措施,跟踪检查改进效果。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抓了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

12、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落实,发现不落实的,及时反馈、制止。减少交叉感染和院感发生的几率。3、每月对所有临床、医技、门诊、物业保洁进行1次全面督导、检查,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院感知识学习、考核情况,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效果。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1、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我院的现患率为零。2、进行了20XX年上半年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总结,上半年我院剖宫产切口感染率为0,说明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卓有成效。3、进行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统计、分析2次,并将分析报告打印下发科室,提出

13、意见和建议。4、对所有的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院内感染调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漏报病例,对所有手术病例进行手术切口目标性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院内感染问题、线索,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共调查病例6000余例次,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去年。5、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及生物监测,每月对重点科室、每季度对非重点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环境进行采样监测细菌生长情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总结。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预真空试验,每锅进行化学、物理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全年灭菌效果的监测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100%,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

14、格率%(整改后为100%),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消毒液染菌量检测合格率%(整改后为100%),合格率均高于去年。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双层包装,标识清楚,密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四、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根据院感培训要求及年初制定的计划,组织全员进行了“院内感染控制重要性”、“预防、控制埃博拉”、20XX版消毒技术规范解读、基层人员院感知识培训等院感防控知识的

15、培训共四次,并进行了考试,对新进医务人员进行了院感知识岗前培训和考核。各科室每月一次院感知识学习,每季度一次考试,院感科每月对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医护人员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依从性。六、存在的问题1、全院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仍然不高,各科室落实手卫生制度普遍不得力,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隐患。2、部分医务人员及物业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不严格。物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学习、执行消毒隔离的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安全隐患。3、临床科室对院内感染的诊断、上报不够重视,存在漏报现象,全年漏报率为%,高于不超过20%的标准。4、我院院感专职人员尚未取得合格证,且院感专职人员及兼职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开展一些目标性监测及院感控制项目比较困难院感科篇四:20XX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XX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