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8072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代数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代数式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是对上一节内容的深化,通过这节课要培养学生合理、规范、准确的数学表达方式和书写习惯,这是体验数学的美感和锻炼数学逻辑思维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代数式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列代数式即用字母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数学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

2、的数量关系;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3.情感目标: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求出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准确列代数式和求值。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用火柴棒拼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找到了拼摆正方形的个数与所用火柴棒根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引进了字母,即用字母表示数来表达了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想一想:

3、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数量关系?生: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火柴棒根数:4+3(x-1)根,或(1+3x)根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击今天的学习目标,同时复习找规律列代数式,为今天的课做好铺垫。二、创设背景,理解概念思考和交流:用字母表示下列数量关系:1.边长为a的正方形周长是4a,面积是_a2_。2.小华、小明的速度分别是x米/分,y米/分,6分钟后他们一共走了_(6x+6y)_米。3.小彬拿166元钱去买钢笔,买了单价为5元的钢笔n支,则剩下的钱为 _(166-5n)_元,他最多能买这种钢笔_33_支。像4+3(x-1), 2x+(x+1),3x+1, 4a, a ,6x+6y , 166-5

4、n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对概念的理解:代数式就是用基本的运算符号把数、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注:代数式中不包含“=” “” 等符号代数式书写要点:1.数字乘以字母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乘号省略。2.有除法运算时,除号用分数线表示。3.带分数乘以字母时,必须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4.代数式中有加减运算,同时这个代数式后有单位时,要把整个代数式带上括号。5.数字1乘以字母时,1可以省略。练一练: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1) a2+b2 (2) (3)13 (4)x=2 (5)34 5 (6)34 5 =7 (7)x10 (8) x+23 (9)10x

5、+5y=15 (10) 答: (1)、(2)、(3)、(5)、(10)是代数式; (4)、(6)、(7)、(8)、(9)不是。代数式的值 思考:参观花展:门票:成人10元/人;学生5元/人。(1)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请你根据上图确定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2)如果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那么门票费是多少呢?解:(1)该旅游团应付的门票费是 (10x5y)元. (2)把x37,y15代入代数式得 10x5y =1037515 445.因此他们应付445元门票费。学生活动:10x5y还能表示什么?(畅所欲言)生1:如果用x(元/kg)表示大米的价格,用y(元/kg)表示食油

6、的价格,那么10x5y就表示小强的妈妈购买10kg大米和5kg食油所用的费用;生2:一辆车以x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10小时,然后又以y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5小时,则 10x5y 表示这辆车所走的路程。生3:如果用x(kg)表示一张课桌的质量,用y(kg)表示一个凳子的质量,那么10x5y就表示10张课桌和5个凳子的质量和。练一练:用代数式表示(1)f的11倍再加上2可以表示为 11f+2 ; (2)数a的与这个数的和可以表示为; (3)一个教室有2扇门和4扇窗户,n个这样的教室有2n扇门和4n扇窗户;2.数值转换机 (当输入不同的x值时,计算输出的结果,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3.议一议:填表

7、,看谁填得又快又准n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3456785n+61116212631364146149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

8、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

9、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6253649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

10、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

11、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64学生抢答:(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3)如果这两个代数式分别表示甲乙两家公司给一个打工者所发的总工资(n代表他上班的总天数),你将选择在哪家公司打工?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背景的例子,使学生能够用列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填表和数值转换机,使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对应思想,明白代数式的值随着字母的变化而变化。三、随堂练习1下列各式中:0,xy,ab,2019,(1)21.代数式的个数是( C )A5个 B4个 C

12、3个 D2个2代数式ab2的意义是( C )Aa与b的和的平方 Ba、b两数的平方和Ca与b的平方的和 Da与b的平方3当a3,b5时下列代数式的值最大的是( D )Aab1 Bb(a1) Ca2b2 D(ab)2思考题:(根据学生上课情况选择)4.已知x=2,y=-4,代数式ax3+by+5=2019求当x=-4,y=1/2时,代数式3ax-24by2+4986的值。5.已知ab0,且a、b的绝对值分别为6、8,求a+b的值。四、课堂小结1.代数式的定义2.代数式的书写3.代数式的值4.其他五、作业布置习题3.2第1,3题;习题3.3第4题教学反思:代数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揭示出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并要求学生根据两个不同的数值转换列出不同的代数式,并求相同字母下代数式的值。进而引出议一议,让学生通过表格中大量的计算,熟练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升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表后面的设问,以及老师的设问,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这题并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还要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老师的设问更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