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7743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线段、直线和射线_西师大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角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

2、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材分析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射线、直线的概念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

3、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直接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两者的概念。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发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端点、延长情况来讨论)二、角的概念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

4、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节课着重是要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角的表示法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注意要让学生看清写法,不要写成小于号。三、角的度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分两个层次,一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二是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得边的长短无关。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同桌间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探讨并发现,当两个角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两角器测量出各自的度数,再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并归纳量角的方法。例1: 通过测量角度来比较,

5、验证以前建立的结论。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得边的长短无关。四、角的分类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周角。例2借助测量角,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注意区别它们与直线、射线的关系。让学生探讨各种角的关系,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依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周角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一些教具和实物,教学时,可以拿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通过演示画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四、画角因为有了前面量角的基

6、础,教学例3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反馈评价时在强调画角的具体步骤,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初步培养空间观念。2、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60度、105度、120度和135度的角。在量角、画角的过程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分清各类角之间的关系。5、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

7、空间观念。6、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7、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8、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2、使学生认识角,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符号表示角,认识角的大小测量工具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画不同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60度、105度、120度和135度的角。难点1、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8、 教学建议1、充分放手探索,以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建构新知。 “线的认识”学习,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去想象。 如,射线教学:首先,“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应让学生充分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特点,再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在“有限”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无限”,新知与旧知进行比较、同化和顺应,顺利完成新知学习。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

9、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有的生活经验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此,课本上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的步骤等都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而是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

10、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课题课时直线、射线和线段1角的度量1角的分类1画角1整理和复习1总计5 3.1 线段、直线和射线n 教学内容 教科书41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线段、直线和射线。n 教学提示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n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n 重点、难点重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

11、点。难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图)细线 刻度尺n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单元主题图。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在这幅温馨的画面中,你看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现象?观察之后,再和同桌交流,看谁的眼睛最亮。学生活动。预设1:我看到图中有电线、钓鱼线、晒衣服的竹竿;预设2:量衣架上的角、房屋顶上的角、鱼竿和钓鱼线所成的角;师:在这幅图中,有很多的角和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线的知识。板书:线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截取主题图一部分内容作为新课的研究内容的方式,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2) 探究新知1、 探究线段的

12、特点(1)画线段多媒体闪动:两根电线杆及中间拉直的一段电线。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看一看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你能把这段电线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吗?学生活动。(画线段)展示学生的作品。(选择一幅进行讲解)师:同学们太伟大了!其实你刚才画的是一条线段。黑板的一条边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谁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线段?生回答预设:拉直的鞋带,拉直的毛线,书的边,课桌的边,信封的边(2)线段的特点师质疑:你看到的线段长得什么样?你能试着说一说吗?预设1:直直的;预设2:有两个端点。师: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直的。(板书)(3) 动手实践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学生活动,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师强调:在画线段的过程

13、中,先点一个点,0刻度以准这个点。要注意画上线段的两个端点,并标上长度。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拿出题卡,在两点之间画出很多条线,根据线段的特点说一说哪一条是线段。学生回答。根据线段的特点可以判断出号线是线段。师和学生交流: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号线的长度,并比较出哪一条最短。学生测量出4条线的长度后进行比较。预设:号线最短。师和学生交流:发现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也就是:两点

14、之间线段最短。(板书)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长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探究直线和射线 (1)直线 师:在题卡上过两点画一条线段。 学生活动。 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把所画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 预设:这条线很直很直,很长。 师质疑:同学们,这条线段延长之后有端点吗?有多长呢?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预设:无限延长的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师小结:我们把直直的、没有端点的线叫做直线。直线是无限延长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突出线段与直线的比较

15、,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线段)来主动地探究新知识。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线段的一些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2)射线 师和学生交流:在题卡上过两点画一条线段。 学生活动。 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把所画的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 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 预设:这条线很直很直,很长。 师质疑:同学们,这条线段延长之后有端点吗?有多长呢?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预设:无限延长的线一端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师小结:我们把直直的、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射线是无限延长的。(板书)3、画射线(例2) 师质疑:以下面的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师和学生交流:以下面的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 学生画出两条射线。师质疑:如果继续画下去,可以画出多少条射线?预设:无数条。师和学生交流:以一个点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