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7741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20分)1、每天播报的气温是气象站测量 室外通风无太阳直晒 环境下的温度。气温一般在一天中的约 下午两点 时候最高。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区分 晴 、 阴 和 多云 。科学家通常将云分成三类,分别是 层云 、 积云 、 卷云 。3、测量风向的仪器是 风向标 ,箭头指向 风吹来 的方向。4、溶解是指物质以 肉眼看不见 的颗粒 均匀 分布在水中,不能自行沉降,也不能用 的方法将它从水中分离出来。5、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 力 的作用下,不断地重复做 运动;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2、,音叉上的字母表示 音调 ,数字表示 每秒振动次数 。二、 选择。(20分)1、 降雨量的单位是:( A )A、毫米(mm) B、厘米(cm) C、毫升(ml)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 C )个等级。A、11 B、12 C、133、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C )。A、上部 B、下部 C、各个地方4、烟飘向东北方向,这时刮的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5、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的方法是( C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B、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C、A和B两个方法都有效6、 小学生中,最常见牙病是( B

3、 )。A、龋( y )齿 B、龋( q )齿 C、蛀牙7、 在口腔里,( C )把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糖。A、牙齿 B、舌头 C、唾液8、下列情况下,方糖溶解的速度最快的是( C )。A、用舌头翻动搅拌 B、把糖块咬碎 C、又咬碎、又搅拌9、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纤细的羽状云是 。( A )A、层云,积云,卷云 B、层云,卷云,积云 C、卷云,积云,层云10、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最佳的水分补充是( B )。A、碳酸饮料 B、白开水 C、果汁三、 判断。(10分)1、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汽水啤酒等饮料

4、中溶解了气体二氧化碳。 (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白糖、高锰酸钾、小苏打、面粉、洗发水等。 ( )3、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和水。 ( )4、酒精灯火焰从外到内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温度逐渐增高。 ( )5、从外形上,人体分为:头、颈、躯干、手、脚。 ( )6、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 )7、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胃。 ( )8、长时间实用耳塞听音乐能使听力更好。 ( )9、弯曲钢尺,没有发出声音,因为钢尺没有发生振动。 ( )10、屈臂、伸臂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 )四、 连线。(10分)1、 把器官和它的功能连起来:牙齿 储存和消

5、化食物胃 将食物残渣的水分进一步吸收,形成粪便小肠 将食物磨碎大肠 消化和吸收养料2、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用热水来泡洗衣粉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马上要上课了,小红连忙把糖嚼碎了吃 加热可以加快溶解泡感冒冲剂时用筷子搅动 小块的物体溶解得快五、 小小科学家。(20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如何辨别“面粉”是否溶解于水。1、 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中的 颗粒 。2、 静置后观察,是否有 沉淀 产生。3、 进一步使用 过滤 的方法来观察。4、 画出该方法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示意图:“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

6、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 写出实验注意事项:(1) 滤纸 应该紧贴漏斗内壁,不能留有缝隙。(

7、2) 滤纸 边缘应低于 漏斗口 边缘, 液面 应低于滤纸边缘。(3) 烧杯口 边缘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帮下端紧靠 滤纸 边缘以下,漏斗下端紧靠 烧杯 内壁。6、 通过以上观察,有明显可见的 颗粒 ,静置后有 沉淀 产生,用 过滤 的方法能将“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就说明“面粉” 不能溶解 于水。六、 科学原理我知道。(20分)1、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0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

8、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

9、,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怎样保护牙齿?(10分)答:早晚刷牙,饭后用淡盐水漱口,不吃过冷、过硬或过热的食物,少吃甜食防止蛀牙产生,不宜常用牙签剔牙,防止碰撞。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