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7737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班别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字词句训练(42分)1、看拼音写汉字(8分) n yn z s堤( ) 掩( ) ( )态 雕( ) y w y sh葱( ) 魁( ) 享( ) 凝( )2、我能用“”画掉句子中带点字的不正确读音。(4分)(1)这数(sh sh)不清的条石,全是靠无数( sh sh)的肩膀抬上来的。(2)要把这么重(zhng chng)的条石抬上山,真是困难重重(zhng chng)。3、比一比,再组词。(4分)蹄( ) 搏( ) 缰( ) 详( )啼( ) 博( ) 疆( ) 祥( )4、选词填空。(4分)鸟瞰 远眺 仰视 端详(1).在山下(

2、)万寿山,只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2).站在高处( ),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3).向东(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4).仔细( ),每个兵马俑的神态各异。5、根据词义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6分)(1)魄:迷信,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 精神,精力气魄雄伟( ) 失魂落魄( )(2)嘉:美好 赞美 嘉宾( ) 精神可嘉( )(3)崇:高 尊重 崇拜( ) 崇山峻岭( )6、句子乐园。(4分)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加点词语写句子)_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19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

3、球场那么大。(采用相同的说明方法仿写句子)我们的校园十分宽广,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 。从东头的 到西头的 ,有一万三千多里。(2)颐和园的主要景点有: 、 、 、 等。(3)世界遗产名录中,我国的文化遗产有: 、 、等;自然遗产有 、 等;自然文化遗产有 、 等。(4)一径竹阴云满地,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二、阅读积累与运用(28分)(一)、我阅读长城片段,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

4、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1、“垒”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再查 画。(2分)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修筑( ) 坚固( )3、这段话写的是从_看长城,这段话主要写_ _ _.(3分)4、以下建筑有什么作用。(4分)垛子:_城台:_5、我会用一句话来赞一赞长城。(2分)_(二)庐山云雾(11分)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

5、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海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1在括号里填上恬当的词语。(4分) ( )的色彩 ( )的感觉 ( )的大海 ( )的天幕2写出文中四字成语。(至少四个)(2

6、分)3请横线画出文中的2个比喻句。(2分)4写出1至3自然段的中心句。(3分)(1) (2) (3) (三)、口语交际。(4分)你家乡有哪儿值得游览参观吗?请你写一段简短的导游词。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7、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三、写作。(30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同学们,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你对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都了解吗?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请你为家乡最熟悉的游览胜地写一篇导游词,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抓住特点向大家做一番

8、介绍吧!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