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5465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飞天梦圆_语文s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飞天梦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2、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认读“嫦、娥、绚、穹、锲”个生字,读读记记“凌云壮志、积

3、劳成疾、锲而不舍”等词语。“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4、,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长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

5、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梦圆”,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

6、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目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理解文章打下基础。】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的千年飞天梦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呢?()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迈

7、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的一步。)【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载人航天飞行成功()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

8、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舟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

9、天梦圆的伟大意义。】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烂的梦需要实现?.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那么由谁来圆梦呢?五、写法指导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本文第13自然段就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了“神舟五号”升空与返回时的场面。“震耳欲聋的巨响”“绚丽的曲线”“仿佛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这些语句描绘出载人飞船升空时的壮观景象。“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描绘出飞船成功地安全返回,祖国、人民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

10、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场面描写要勾画出整幅场景,这是“面”,也要描绘出局部细节,这是“点”。具体来说,“点”,一般是指场面的中心人物,“面”往往是围绕中心人物活动的其他人物。“点”与“面”的关系是被衬托与衬托的关系,以“点”为主,以“面”配合。.分清主次,理清头绪。六、拓展延伸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第一位飞行员:冯如第一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七、布置作业.口述炎黄子孙飞天梦圆的经过。.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前

11、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不仅可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增长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丰富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用激情的话语导入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千年的飞天梦。教学的重点放在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和感悟航天精神上。教学时,可通过观看图片、感情朗读、参考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要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感悟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学习英雄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由于教材编在前,“神舟六号”飞船、“神舟七号”飞船和“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等重大事件发生在后,教师在上课时,及时补充一些资料,有助于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