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5306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说课稿_西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说课设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

2、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教材分析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

3、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本节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学好比的基本性质为下一步学习化简比打下基础。例2直接由分数和比的比较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启动分数的相关经验来理解比的知识,上排的分数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作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促进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用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最简比的概念。教学时可采用“观察比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时还要注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探索规律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4、比的基本性质。例3是化简比,包括化简整数比和分数比,都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强调比的结果应该是最简整数比。 教学例3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再对照约分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然后对比例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化简比,什么叫最简整数比。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经验,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

5、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四、说教法 、学法 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发现;即在

6、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复习铺垫,创设问题情境。习题的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能使学生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铺垫,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为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打下铺垫,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事物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 (二)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直接出示例2: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观察,然后思考:从左往右看,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

7、么变化?从右往左看,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带着上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交流汇报。 然后教师提出,这个相同的数能不能是0?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应该能够说出不能为0。【设计意图: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定势,0除外这个关键点学生不会忘记,在这里只须问一句为什么?就可以将这个要点突破。】教师引导学生把上面得到的两条规律概括起来,你能得到什么?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然后教师再提出,对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教师让

8、学生对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在学习上降低难度。】 揭示了比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例2中的四个比,找一找哪一个最简,从而揭示最简整数比的概念 让学生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在举例的同时加深了对最简整数比的认识。 由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最简整数比的特点: 比的前项后项必须都是整数。 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这时教师强调说明:以后我们写出的比应该都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学例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出示例3, 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 、化简。 第(1)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何化简?(用比的前、后

9、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 第(2)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学生观察分析后,独立探索化简的方法,再交流优化的化简方法)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接着让学生小组完成例3下面的试一试。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讨论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学生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化简整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简小数比时,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比学生交流完后,

10、教师进一步作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和小数的,一般先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孩子,同时也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最后小结方法,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三)巩固新知本环节设置两个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课堂活动1.议一议。让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然后班内交流。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设计意图: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归纳总结本环节我通过提问的

11、方式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六、说板书 比的基本性质 200240 = 2024 = 1012 = 56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最简整数比的特点: 比的前项后项必须都是整数。 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1)15:12=(153):(123)=5:4 (2)=(12)(12)=3:10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通过板书能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