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 人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5297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  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  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  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 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 人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完成Discussion部分,为后面的日记学习做准备。2.能理解WuYifan日记的内容,能认读日记里的过去式动词。3.了解日记的大概格式。4.能根据日记里描述的内容,将所给的图片排序。5.模仿Wu Yifan的日记,运用过去式描述自己好坏的一天。能认读日记里的过去式动词,并能理解日记的内容。模仿课本日记写自己的一天,即写作部分。单词卡片、日记纸条、教学光盘。Step1:Warm-up(1)取出本单元Part A 和 Part B“ Lets learn” 部分的过去式动词短语,即:“rode a bike,rode a horse,hurt my foot,went camping,we

2、nt fishing,ate fresh food,went swimming,took pictures,bought gifts”,教师随便抽取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 认读。(2)同桌二人之间Free talk,随便抽取一张单词卡片,运用本单元的句型“ What did you do? 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there?”来展开问答。(3)播放本单元歌曲“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小组比赛唱歌。Step2:Presentation(1)组织学生观察Discussion部分的图片,并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How did

3、 Wu Yifan meet Max? What will happen next?(2)教师将已经打乱顺序的日记小纸条分给每组,小组通力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最快将打乱顺序的日记小纸条排好顺序。(3)学生打开课本,先快速阅读日记,并根据阅读内容的事情发展顺序将图片排序,并结合图片理解短文内容。(4)小组合作,一人读旁白,其他的组员按要求做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如:A:骑自行车的动作;B:Max坐在篮子前的动作;C:照相动作;D:买礼物动作;E :吃食物动作。 (5)教师点拨重难点句子:Maxsat in a basket on the front of the bike.提示“sit

4、” 的过去式为“sat”; Mum ate some bad fruit and didnt feel well. “ feel well”表示“感觉好”,“didnt feel well”表示“感觉 不好”;We dressed up and made a funny play. “我们穿衣打扮并创作了一出有趣的戏剧”。(6)根据短文理解,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Step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找出日记中的动作词语,并列出表格,写出 动作词语的过去式和原形,如: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

5、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模仿Wu Yifan所写的日记,写一写关于你自己又好又坏的一天。学生在写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过去时,并逐一指导。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

6、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Step 4:Homework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模仿Wu Yifan所写日记的格式,描述自己一天的活动。本部分以日记的形式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日记的内容,能认清动词的过去式,弄清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对于没有见过的单词的过去式,教师要重点进行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多开展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