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5150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 重复命令【教学内容】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重复命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LOGO语言基本命令(前进FD、后退BK、右转RT、左转LT、回家HOME、清屏CS、重复REPEAT)的使用规则。2、 能较熟练地使用以上命令画规定图形或按图形轨迹移动。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谈论掌握图形分解的方法,会分析一个图形的构成。2、 通过讨论、尝试等方法,分析画图块所需的命令。3、 通过尝试法画图块和整个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团体协作、集思广益的学习习惯。2、通过“迷宫”的闯关练习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品德。【教学重点】1、 图形构成(分解和旋转)的分析。

2、2、 完成图形所需命令的预设。3、 用适当的程序语句完成绘图。【教学难点】1、 图形构成的分析(理解一个图形是如何画出的)。2、 使用适当的命令(掌握画出图块的程序语句)。【教学准备】相应的课件、图列。【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我们为小海龟修建了一栋房屋(图1),请大家观察房屋的形状说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生: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正方形。(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观察、讨论、辩论后作答,必要时加以引导)师:你准备选择哪里作为绘制的起点。生:(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师:你会用到哪些LOGO语言的命令呢?生:前进FD、右转RT或左转LT、抬笔PU、落笔PD、重复REPEAT等。(学生的回答会因为绘制方法

3、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师:请同学们尝试绘制“小屋”。生:(独立或小组内讨论并绘制“小屋”)师:展评作品并请相应的学生讲解自己的程序。二、理解与提高师:小海龟准备让风力发电机来提供小屋的电源,它设想了一个草图(图2),你能帮他绘制出来吗?生:(观察草图,分小组讨论图形的构成)师:请学生讲解草图的构成。生:每个“叶片”由1/3段圆弧和相应的弦组成,有四个这样的叶片;“柄”是一条线段。师:该如何画“叶片”的圆弧部分呢?生:(学生分小组积极讨论,根据画圆形的经验可以得到答案。注意1/3圆弧应取的度数以及“每次前进2步”这个条件)师:“叶片”的“弦”部分该如何画呢?生:(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无法计算“弦”的长度

4、,建议采用HOME命令)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独立或者小组内讨论并绘制“风力发电机”的图形。生:(如果一片一片的绘制,以上分析足以绘制该图,但需引导每次旋转的角度。如果用“重复”命令绘制,将无法完成。)师:(简单阐述无法用“重复”命令绘制的原因,并说明以后学习了“条件”语句和“变量”的设置后将可以用“重复”命令完成该工作。)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程序。三、勇气与挑战师:小海龟想请它的海龟朋友到家里做客,你能帮它带带路吗?(图3)生:师:先来读图,分析分析任务。生:(观察任务中涉及到的图形及相关数据,并阐述。)师:请学生分小组尝试任务(可以一人操作,三人参谋)。中途如果出线可以从出错

5、点重新开始。(该任务不易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逐步得分。本堂课未能完成的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实践课中再次挑战。)【教学板书】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重复命令前进FD右转RT“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

6、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左转LT回家HOME清屏CS抬笔PU落笔PD重复REPEAT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