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81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73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使

2、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提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3.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帕尔默评价的人最有可能是( )A.拿破仑B.俾斯麦C.光绪帝D.戈尔巴乔夫4.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

3、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5.网络著名的红色写手雅科夫在红星陨落之谜论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一文中,主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给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是( )A.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B.坚持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C.坚持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D.注意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6.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

4、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7.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8.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中说:戈尔巴乔夫所说的“改革”,在俄文中的原意为“改造”、“重建”等,其竭力推行的改革与我国新时期所进行的改革有着

5、本质和方向上的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

6、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A.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是否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C.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是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

7、地增加生产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由党中央政治局取代党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进行决策并确定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这些就是构成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点,在经济方面,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领袖言论

8、成为真理与错误的一惟一标准,舆论高度一律,盛行对领袖的个人崇拜,极度限制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摘自高放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疑难解析材料三: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

9、法。选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社会目标。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的经验教训。(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史实,阐述社会主义怎样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10.经济体制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集体农庄体制农业问题严重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

10、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1)材料表明,在苏联农业发展中,“体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问题二赫氏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

11、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l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

12、根本上解决。(2)据材料,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问题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人打败饥饿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次年10月,即获得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量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央出台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要求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准备好一批,改变一批”。此后,人民公社逐渐解体。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

13、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

14、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答案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

15、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C2.C3.D4.C5.A6.C7.A8.C9.(1)社会目标: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改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经验: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教训:政治体制过渡集权缺乏民主法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严格的思想文化控制不利于个人的自由发展(2)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民主法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实现个人充分自由发展;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0.(1)集体农庄制度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体制僵化;实行重工轻农(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经济发展,导致出现严重的农业问题(2)特点:政策具有两面性,前后矛盾(缺乏连续性);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