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52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限时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1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术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2(题文)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 )A 严格市场的管理B 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C 草市已经出现D 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3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

2、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这表明(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B社会各阶层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4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属于( )A贵族土地所有B国有土地所有制C君主土地私有制D地主土地所有制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手工业者社

3、会地位高B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D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6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7(题文)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A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8明清之际原

4、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 自然局部解体D 长途贸易开始兴起9明代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商品经济的发展102019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

5、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 )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 “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 B C D 11明清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A 保护本国的商品市场B 防止西方殖民侵扰C 维护、巩固自然经济D 外商来华贸易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12“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关系的变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 B CD 1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

6、凤姐的大红洋绉裙冯紫英拿来推销的鲛绡帐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C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1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B 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C 元代征收“泰半之赋”D 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5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

7、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 商业贸易环境渐宽B 区域商贩无利可图C 政府默认舍本逐末D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16明代学者王阳明有一首描写农业技术的诗歌:“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瞂。”这首诗歌反应了( )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中国古代农业刀耕火种的特点C中国农业技术的落后D重农抑商的思想17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18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

8、而再获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这表明我国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古代中国土地兼并严重C、通过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铁农具和牛耕被广泛推广19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 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20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哪一项进步( )A.生产工

9、具的革新 B.生产技术的提高C.分工日益细密 D.生产规模的扩大21浙江省吴兴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一种类似戽器形的木质器皿,有的认为就是所谓的“罱泥戽斗”。戽斗是一种( )A 播种工具 B 灌溉工具 C 收割工具 D 耕地工具22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23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 农业仅赖百工 B

10、百工亦为本业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24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瑞为袖。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 )A 官营商品流向放宽B 瓷器市场竞争激烈C 窑务管理渐趋松懈D 汝窑产品质地欠佳25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催生了大量的农学专著,下列对古代农学专著说法正确的

11、是( )A秦代的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当以农业为重B汉代的四民月令详述了农业种植的方法C元代王桢农书中记载了浇灌工具水排D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古代农业的总结性专著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朝茶叶的突出发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炒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明末清初出现了乌龙茶、红茶和花茶等茶类,形成了我们国家六大茶类的基本格局。饮茶方法,由唐宋的煎煮法、点茶法简约化发展为现代的沸水冲泡法。明清时期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茶文化的特点,反映了茶人清节励

12、志的积极精神。尽管茶人的抱负不可能实现,但总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茶雅志,以茶励节。摘编自何雪涓明清茶文化发展初探(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茶文化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答案要

13、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 2D3A4B5C6C7A8B9D10B11C12D13B14C15A16A17D 18C19B20 C21B22A23C24A25B26(1)特点:制茶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加工多元化;形成了茶叶种类的基本格局;饮茶简约化;大量茶书出现;品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2)背景:专制制度强化,文人受到压抑;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发展。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