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39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历史限时练: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1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C分封制瓦解 D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被破坏2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

2、迁异常缓慢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男耕女织 D 铁犁牛耕4“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 脆弱性B 落后性C 封闭性D 稳定性5水浒传第二回这样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

3、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这一庄园情景说明( )A 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B 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C 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D 农业为养殖业提供服务6古人称赞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离不开某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它是 ( )A郑国渠 B芍陂 C都江堰 D灵渠7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有。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管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B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C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

4、烈D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8西汉时期,晁错向文帝提出“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即国家),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的建议。照此办理,富商大贾要想得到爵位或赎罪,就必须向农民购买粮食。这一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富商大贾支持 B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 维持全国粮价稳定9据唐书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室妻妾给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受之田,十之二为永业,八为口分。”文中描述的是( )A商周井田制 B西周分封制C唐朝均田制 D汉代工官制度10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

5、装置当时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工 C冶铁 D纺织11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此类现象主要表明( )A 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B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C 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D 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12中国古化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 形式多样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13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

6、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B 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C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D 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14文献通考钱币考二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应包括( )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 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是由官府发行的货币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A B C D 15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

7、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 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1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 )A耕作方式的发展B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C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提高17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 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 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18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中,最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B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C你耕田来我织布,我

8、挑水来你浇园D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9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小农户个体经营B 有田者无力可耕C 土地过度集中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 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 开始刀耕火种D 出现了曲辕犁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

9、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0、。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二 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这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迟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 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传统经济存在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

11、简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答案1D2D3D4A5B6C7A8C9C10C11A12C13C14A15C16D17D与当今“教师”一称

12、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8C19A20B21(1) 经济模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等。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 现象: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农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商业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等。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