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209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专题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三个阶段:器物技艺(经济)社会制度(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具体过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器物)农民阶级:资政新篇(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文化)向俄国学习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文化)二、专题知识详解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

2、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P48代表人物时间相关背景主张或事迹作用林则徐、魏源鸦片战争前后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林则徐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潮英国坚船利炮的惊醒作用编译西书,了解外情(如四洲志、华夷事言、海国图志等)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二鸦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等人民运动兴盛。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暂时“和好”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了

3、洋务运动。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洋务运动破产,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倡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爱国性:为挽救民族危机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启蒙作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派20世纪初维新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章太炎邹容著作同盟会纲领革命派改良派论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初

4、步确立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贡献:P50人物代表作主张和贡献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原因: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

5、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变官制谭嗣同仁学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严复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思想理论武器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53(1)兴起背景: 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新学

6、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2)兴起过程: 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

7、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胡适: 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

8、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鲁迅: 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

9、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4概述(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54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文学革命)。 其中: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民主指民主共和制度和

10、民主、人权思想;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或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的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文学革命包括普及白话文,提倡写实文学、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等5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P55 (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3)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4)局限: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6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11、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P57(1)传播原因(了解):近代以来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提出实施的各种能够救国方案先后失败,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理论武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之奠定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巨大威力,指明方向)和五四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扩大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在社会实践和与传入中国的各种思潮论战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其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2)传播途径: 发表文章,办刊物,出版发行书籍: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

12、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1920年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刊物等开设课程,讲坛传授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论战 三大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与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与无政府主义者交锋成立学会,组织会员学习,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举行演讲等 如李大钊在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宣传,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3)传播特点: 与各种“主义”同时传入中国,但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并进一步传播经历了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李大钊重视理论建设,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注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4)历史意义(或作用): 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