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129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单元测试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40分)1.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B舜C禹D启2.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制,各部落推举他做首领B通过激烈的竞争,战胜其他部落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夺取了王位D治水建功立业,受到人民的爱戴3.在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安阳殷墟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

2、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A夏朝B西周C商期D东周5.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匮(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6.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 )A统治不得民心是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B夏朝最后一个王纣荒淫残暴,导致民不聊生C商

3、朝末年国王桀用残酷刑罚镇压百姓D西周末代国王周厉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7.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9.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

4、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分封制遭到破坏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10.“齐国君主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B战国C西周D商朝11.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12.“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桂陵之战13.生产工具廷沃类社会友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

5、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钻孔石斧B骨耜C铁犁铧D(青)铜铲14.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5.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16.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庄子17.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6、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孔子东方智慧。2019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募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0.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特别是

7、秦国的商鞅变法农业产量的提高人口的大量增加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在_;约公元前1600年,_建立商朝,都城建在_;西周的建立者是_,都城在_。22.迄今地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23.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先后有_、_、_、_等人。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三、材料分析题。(

8、50分)24.(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图1 图2 图3(1)图1中人物是谁?(2分)图2中的“殷墟”是哪个朝代都城的废墟?(2分)“殷”成为该朝 代的都城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2分)图3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2分)结果如何? (2分)材料二 “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

9、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材料三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2)以上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 由。(6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

10、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

11、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

12、察对象。2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成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请回答:(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2分)任用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2分)(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的泰国

13、带来了什么变化?(6分)(3)商鞅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 (2分)请说出你的观点。(4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材料二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材料三 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A,二是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