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918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 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A 主要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B 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是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D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主要是()A 热量B 水分C 湿度D 植被4.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B 自然带沿纬线

2、方向更替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5.地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 不规律的地域分异6.从赤道到两极、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不同植物带的基本因素是()A 热量因素B 光照因素C 水分因素D 地形因素7.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 受寒流或暖流的影响C 距海洋远近不同D 地势高低起伏读“景观图”和“世界局部地图”,回答下列各题。8.世界局部地图中的点与景观匹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9.cbad的景观变化

3、,体现了()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景观主要是()A 草原B 荒漠C 针叶林D 阔叶林11.形成图中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 纬度、水文B 地形、气候C 海陆位置、地形D 水文、土壤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A 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 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13.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 B C D 14.图中三地的自然带()A 类

4、型相同,成因不同B 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 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 类型相同,成因相同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A 澳大利亚大陆B 亚欧大陆C 非洲大陆D 南美大陆16.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7.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景观是()A 温带草原B 落叶阔叶林C 针叶林D 常绿硬叶林18.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A 植被高度变化B 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C 垂直地带分异

5、D 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读图,回答以下两题。19.下列选项中A、B、C、D自然带类型依次对应正确的是()A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20.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图甲是东欧与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21.图甲景观在图乙中甲丁所经地区呈现明显的是()A

6、甲B 乙C 丙D 丁22.形成图甲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B 纬度位置C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D 海陆位置和海拔2009年6月21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宣布正式自治。下图为该岛自然带或植被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或植被的分界线)。读图回答以下三题。23.该岛I地区的典型植被是()A 落叶阔叶林B 针叶林C 苔藓和地衣D 冰原24.近年来,该岛上的这一典型植被分布范围不断北移,其主要原因是()A 紫外线辐射减弱B 全球气候变暖C 土壤肥力增大D 人类的不断移栽25.该岛I、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热量C 降水D 海陆位

7、置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以下两题。26.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27.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 水分B 光照C 土壤D 热量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28.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地形D 洋流29.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

8、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甲乙30.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A 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分异B 乙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分异C 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 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31.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A 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B 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 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D 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3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材料二下面四幅图为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材料三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1)习近平主席出访的四个国家,对应材料

9、二中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 BC D(2)从俄罗斯到南非,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2分)(4)材料三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什么?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3.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自然带主要分布于_(纬线名称)两侧,C自然带被_(纬线名称)穿过。(2)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B._;C_;D._。(3)从ABCD体现了自然带从_到_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布的规律是以_为基础的。(4)若在处有一座高山,其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应与

10、_(写字母)自然带相同。(5)自然带C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该气候的成因主要是_。34.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季节)。(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气候类型的名称_。(3)气候类型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由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分异规律,这说明_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4)图中所示地区气候特点是_;该地区主要的自然带_。答案解析1.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五

11、原的纬度高于西安,因此出现了“五原春色旧来迟”,“长安花落”的景观差异,这种地域分异体现了因热量差异而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2.A【解析】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纬度变化引起,即热量是主导因素。3.A【解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由纬度变化引起,热量是主导因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

12、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

13、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4.A【解析】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沿经线变化方向延伸,即东西延伸,南北更替。5.A【解析】地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是热量为基础划分的自然,即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6.A【解析】从赤道到两极、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不同植物带的基本因素是热量因素。7.A【解析】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主要是纬度在变化,也即热量在变化,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8.D【解析】左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表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表示荒漠景观,分布于沙漠气候区;所示为企鹅,生活在冰原气候区。右图中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