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914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B投入劳动力多,单位面积产量低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低答案:A解析:小农经营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该区机械化水平低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AB CD答案:D解析: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因此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3下列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是()农场规模化经营 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A

2、BC D答案:D解析:季风水田农业区人多地少,经营规模小。4与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相比,季风水田农业()A技术水平高 B劳动强度大 C单产较低 D生产过程简单答案:B解析: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强度大。5海南可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降水丰沛 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答案:B解析:热量充足使海南可种三季稻。读下图,回答67题。6A、B两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原因是()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水分条件好D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7下列关于上图中A、B两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适宜建设商品粮

3、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 BC D答案:6.D7.B解析: 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可知图中的A位于三江平原,B位于松嫩平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但因纬度较高,热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两地的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等之间的矛盾。据此回答89题。8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A自然条件

4、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B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C加大科技加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无足轻重9双季稻生产的决定因素是()A土壤 B地形C水热 D技术答案:8.C9.C解析: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说明了科技因素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气候即水热条件是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日本处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是该国的农业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据此完成1011题。10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在()A劳动力投入多少 B机械化水平C商品率高低 D单位面积产量11影响日本形成这种特点的因素为()A交通 B气候C市场 D经济发展水平答案:10.B11.D解

5、析:第10题,日本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实行机械化耕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第11题,由于日本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已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但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机械以小型机械为主。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个地区在气候条件影响下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1213题。12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水稻春小麦冬小麦甜菜B天然橡胶玉米咖啡剑麻C咖啡水稻甜菜黄麻D油棕甘蔗棉花玉米13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B都是粗放经营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D单产高,商品率低答案:12.D13.C解析:第12题,首先根据坐标图中的四地经纬度进行定

6、位,然后根据四地自然条件,即可分析各自的主要优势农产品。地为印度尼西亚,地为我国东南沿海,地为美国,地为我国东北地区。第13题,均为商品农业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读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415题。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

7、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86%14%20%多45%55%90%少14.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15与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答案:14.A15.D解析:第14题,表中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自

8、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水稻种植业。第15题,地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较大比重,应为混合农业,故与地区农业相似的是墨累达令盆地,其特点是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二、综合题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经营的,种植的作物中均有_。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

9、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

10、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修建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家庭小麦(4)农业科技和推广系统(5)水利工程17新中国成立前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师”之

11、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12、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西大荒”主要是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2)分析“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填在表格中。南大荒西大荒(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答案:(1)热量水源农业技术(2)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解析:我国三大

13、荒地分布区分居北、西、南三方,其农业发展条件和地域类型各异。“北大荒”的土壤、耕地面积优势明显,但热量不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基地。“西大荒”干旱,水源条件是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形成典型的绿洲农业。“南大荒”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形成种植园农业类型。18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3)该国人口稠密,在当地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答案:(1)印度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2)热带季风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