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3875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专题综合突破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一、记叙文的要素、顺序、人称、线索 【方法归纳】 1.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层次井然,文气贯通。 (2)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插入情节,补充交代。 3.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强亲切感和真实感。但在小说中,“我”不一定是作者。 (2)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 (3)第三人称:不受限制,写起来自由开阔。,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4.记叙的线索 (1)以时间变化为线索。 (2)以空间转移为线索。 (3)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4)以思想感

2、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母亲的心 吴春燕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我像被捡回的珍贵的珠宝一般被她小心地守护着。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

3、,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像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

4、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

5、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12那是多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选文略有改动),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把记叙的六要素补充完整。 时间:春天 地点:溪边 人物:“我”、母亲 起因:“我”想吃螃蟹 经过: 结果: 解析:该题考查概括记叙文六要素中的事件的经过、结果。所谓“经过”,即故事的来龙去脉,做了什么

6、,怎样做的,它出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需概括得出。所谓“结果”,即故事的结局,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倒叙的话在开头)。 参考答案:母亲找螃蟹 母亲放螃蟹,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创新拓展 (1)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选文按“我”从大病中醒来,想吃螃蟹,母亲找螃蟹、捉螃蟹、放螃蟹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顺叙。这样按时间顺序从头到尾地记叙,显得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楚。 (2)作者用第一人称“我”叙事,有什么作用? 解析:该题考查记叙的人称。本文中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显得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参考答案:本文中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7、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3)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解析: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本文先写“我”的母亲疼爱儿子之心,后写那只母蟹的护子之心,全文用“母亲的心”贯串起来。 参考答案:母亲的心。,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二、把握人物形象、归纳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方法归纳】 (一)把握人物形象 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必须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能分析正面(直接)描写、侧

8、面(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此外,还必须了解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二)归纳文章内容 1.归纳文意的方法: (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4)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5)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加以综合归纳。 2.概括记叙性作品的内容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

9、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三)体会思想感情 对文中作者情感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准表明作者观点和态度的中心句; 3.抓住文章关键的议论句、抒情句; 4.体会文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

10、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以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

11、,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后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我生来相貌丑

12、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霸道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节选自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

13、的主要内容。 解析:该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此题应紧扣“人物”“事件”加以概括。通读全文,可发现答题区间为第至段,把这几段的段意概括出来,然后提取其关键词串联起来即可。 参考答案:作者回忆了母亲不责怪将热水瓶打碎的“我”、母亲阻止“我”报复曾给予她伤害的看守麦田的人、母亲给乞讨的老人半碗饺子、母亲责怪“我”多算老人一毛钱、母亲教育“我”坦然面对自己丑陋的相貌、母亲尊敬识字人支持“我”读书等事情。,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2)第段的几件事作者记忆深刻,根据事件内容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解析:该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由题目可知,答题区间为段,即通过分析这四个段落中母亲的言行,提炼出母亲的

14、性格特点。第段中“我”打碎了家里唯一的热水瓶,“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说明母亲的仁慈。第段写母亲阻止“我”报复曾给予她伤害的看守麦田的人,表现出了她的宽厚、豁达。第段写母亲给乞讨的老人半碗饺子,说明她富有同情心。第段写母亲责怪“我”多算老人一毛钱,说明她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以及对“我”品德上的严格要求。 参考答案:仁慈又严厉,宽厚豁达,有同情心,不占小便宜等。,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创新拓展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选文没有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感情渗透在自己对母亲的叙述之中。故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通过对母亲优秀品质的提炼概括来审视作者对母亲爱的情思。 参考答案:寓情于事,寓情

15、于叙,在平淡的语言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热爱与赞美。,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三、品味语言 【方法归纳】 1.结合特定语境去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确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示代词的含义。 4.理解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句、议论句)。 5.注意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6.有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应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其语言表达的特点。,7.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应从语言特色、表现内容、表达情感三个方面去考虑。,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16、题目。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