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874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谜 同步训练(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丛林(cng)操纵(zng)嬉闹(x)默契(qi)B.聒噪(ku)马驹(j)尽快(jn)汲取(j)C.娱乐(y)调剂(tio)坎坷(kn)敏捷(ji)D.反馈(ku)捕食(p)计谋(mu)纷纭(yn)思路解析A项,“契”应读“q”;B项,“聒”应读“gu”;D项,“捕”应读“b”。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都是些不易之论。B.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

2、,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C.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D.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比肩接踵地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思路解析A项,“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合语境。B项,“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C项,“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用错对象。D项,“比肩接踵”,肩挨着肩

3、,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与“一只挨着一只”重复。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空中祥云,而是贯串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B.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C.最新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死亡病例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增高造成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D.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饮食清淡、少开窗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等,都是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们健康的有效措施。思路解析B项,“眼界学识”“经验阅历”

4、与“大幅度提升”搭配不当。C项,“归因于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防止不再”前后矛盾。答案A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恰当的一组是()成年兽类表面上看几乎没有时间游戏,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它们戏耍的场面。其真正含义不得而知。两只雄性同伴,彼此搔首弄姿,像人一样大声嬉笑。而这时的雌猩猩则带着幼猩猩们躲在周围的树丛内,围观眼前发生的这场闹剧。天下雨了,这些“男子汉”在雨中发疯似的奔跑转圈、撅断树枝、拔掉青草,雄赳赳作示威状。有人曾见到过黑猩猩在表演“滑稽戏”和“雨中舞”。难道这只是玩耍吗?还是出于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恐惧感而故意做出的姿态?A.B.C.D.思路解析这段文字的思路是,作者

5、先描述了动物嬉戏的场面,然后引出对动物游戏意义的探究。排序时要注意表承接关系的词语。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

6、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

7、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5下列对“学习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说”由汉斯特贝和斯塔阿特曼等人不久前提出。B.“学习说”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C.黑猩猩能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D.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来说,在游戏中学习都十分重要。思路解析C项,理解不正确,黑猩猩使用棍子

8、做出各种游戏,这只是动物的游戏行为,“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行为”。答案C6下列对“学习说”和“锻炼说”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认为,动物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偶尔也是一种锻炼行为。B.约翰贝叶和保尔赖特并不排斥“学习说”,他们认为,动物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C.西伯利亚羱羊选择坎坷的斜坡作为游戏场地,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自己,学会适应艰险的环境。D.“学习说”和“锻炼说”都是对动物游戏行为提出的假说,从实际上看,“锻炼说”似乎更全面。思路解析B项表述正确。A项,“偶尔也是一种锻炼行为”在文中

9、没有依据;C项,“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自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有“好像”一词;D项,文章没有谈到“锻炼说似乎更全面”,“锻炼说”是对“学习说”的补充。答案B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说”认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游戏行为,能使动物从中学习到必要的生存技能。B.动物在游戏中能获得大量的学习机会,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等巧妙地结合起来。C.“学习说”也认为游戏是一种锻炼,能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D.北极熊夏季开展的好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几乎没有“学习”的成分,可见“学习说”不能成立。思路解析D项,理解错误,“北极熊夏季开展的

10、好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是“锻炼说”提出的依据,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学习说”。答案D8假说,指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认定的说明。假说一旦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了理论。文中“假说”一词贯串始终,对此,你作何理解?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科技文用语科学、规范的理解。可以从文本的特点和科学家治学精神两个方面作答。参考答案科学家们虽然对动物的游戏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也找出了一些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但鉴于科学的结论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支持,科学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书中的各种观点作者都冠以“假说”,这更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动物的道德与

11、武器奥地利康拉德洛伦茨刘志良译德语中有句古老的谚语:一只乌鸦不会啄另一只乌鸦的眼睛。这句谚语还真没错。一只驯化的乌鸦或渡鸦也不会啄你的眼睛,正如它不会啄同类的眼睛。我养的渡鸦罗亚经常站在我的胳膊上,我就有意把自己的脸贴到渡鸦面前,紧挨着渡鸦恶狠狠的弯喙。这时,渡鸦的举动很感人。它紧张兮兮地把喙从我眼前移开,就像父亲在刮胡子,小女儿把手指伸了过来,想试试剃须刀的锋刃,父亲会赶快把剃须刀拿开。为什么狗不可以咬同类的脖子?为什么渡鸦不能啄朋友的眼睛?为什么所有具备武器的动物都要有禁忌呢?答案很简单。如果渡鸦毫无顾忌地去啄伙伴、妻子或者孩子的眼睛,那么到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渡鸦了。如果狗或狼不管不顾

12、地去咬同伙的脖子,并真的把同伙咬死,这个物种肯定就会在短期内灭绝。斑尾林鸽并不需要这种禁忌,因为它无法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哪怕是遇到了装备了强大武器的敌人,它也能逃脱。还有很多“无害”的食草动物,一旦被关到了狭小的空间,就变得肆无忌惮。最令人厌恶、最无情、最血腥的杀手是据说生性最温柔、仅次于鸽子的一种动物狍。据我所知,狍是最凶险的动物,而且还长着角这种凶器。狍“消费得起”这种无约束的能力,因为即便最虚弱的雌狍,也能逃脱最强壮公狍的攻击。而在狭小的地方,公狍迟早要把自己的同类,包括雌狍和孩子们,逼到角落里顶死。现在我们再讨论讨论另外一个问题。社会性的鸟兽摆出屈从的姿势,到

13、底是什么含义呢?为什么进攻者见状就会自我约束起来?社会性动物在表达顺从态度时,都使用同样的原则:乞怜者总是把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呈现给敌人,更准确地说,是暴露致命弱点。雄性火鸡经常进行疯狂的摔跤比赛,如果有一只服输了,它就蹲在地上,伸长脖子贴在地面。而胜者的行为和狼很像,它显然想去啄、蹬落败的敌人,但不能这么做。它一圈又一圈地绕着落败的敌手,气势汹汹的,还试探性地去啄对方,但并不会真正碰到对方。屈从者和强者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弱者突然失去反抗的意志,放弃了抵抗杀手的一切手段,似乎正是弱者放弃抵抗手段,使得进攻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无法超越的阻碍。在进化的过程中,如果动物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

14、那么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天生的冲动和禁忌构成了一个系统,再加上自然提供给社会性物种的武器,形成了一个精心设计、自我管理的复合体。只有一种生物,拥有身体以外的,出自自身设计的武器,因此他的本能也就不了解武器的运行机制,在应用武器时也就没有充分的禁忌,这种动物就是人类。我们并未从自然界得到武器,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武器。未来哪件事情更紧迫呢?是研发武器,还是培养与之同步的责任感?我们应该像鸽子那样,还是向狼学习?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选自2013年0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9文中哪些例子(现象)可以说明第段提及的“相应的社

15、会禁忌”?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文中列举的乌鸦、渡鸦、狗、狼和火鸡等例子,都有其相应的社会禁忌。参考答案一只乌鸦不会啄另一只乌鸦的眼睛。驯化的乌鸦或渡鸦不会啄驯养者的眼睛。渡鸦把喙从“我”眼前移开。狗不咬同类的脖子。狼不咬同类的脖子。(雄性)火鸡打斗,胜者不啄落败服输的对手。10关于第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本文作出了怎样的回答?请作简要介绍。思路解析这个问题要结合本文的主旨回答,从文中不难看出我们应该像那些有“相应的社会禁忌”的动物那样,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参考答案本文认为,我们不能像鸽子那样毫无禁忌,而应该向狼学习,有所禁忌。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做毁灭同类的事;如果敌人屈服投降了,胜者应该停止攻击、伤害。11第段内容与全文中心意思有什么关联?请作简析。思路解析分析段落与前后文的关系,一般要从内容、结构和主旨等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第段是反面举例;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和第段文字形成对比;从主旨上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之间存在禁忌的重要性。参考答案从相反的角度举例,说明如果动物进化出了致命武器,就必须形成相应的禁忌,以保护种族的生存。斑尾林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