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872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播放一组牛肉的图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理解好吃的食物 -牛肉再联想到畜牧业由感性图片激发兴趣知识点一知识精讲 一、大牧场放牧

2、业1含义: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2.产品:牛羊肉和及其毛皮3主要分布: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其中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4.以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为例,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让学生思考:分析一个地区的区位条件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合作研讨:展示南美地区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地形特征:位于拉普拉塔平原,地形平坦。展示南美气候类型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发展农业。展示南美洲地形地势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潘帕斯草原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不适宜发

3、展种植业,但草本发展示南美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人口分布情况,得出其特点: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便宜。育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展示南美地区交通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交通分布情况,得出其特点:临近海港,交通便利。展示几幅阿根廷牛肉冷冻包装和机械化宰牛、商品化制造奶酪的图片,让学生感知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技术含量。学生思考:分析一个地区的区位条件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学生总结出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1)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2)商品率高(3)依赖交通和保鲜技术(4)科技水平高由实际例子思考相关问题,知识得到应有训练析图能力训练总结能力知识点二知识精

4、讲 二乳畜业1、 产品:牛奶及其奶制品2、 通过下列的图表,让学生明白乳畜业的分布:靠近消费市场,在城市郊区。展示学生经常喝的几种牛奶,让学生更加明白牛奶要求的就是新鲜,就是要靠近市场。而世界主要的城市带四周就是乳畜业重要的分布地区:3、 发达地区:北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4、 乳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以西欧为例合作研讨 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根据刚刚所学的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方法,自由讨论西欧的乳畜业为何如此发达。 5、乳畜业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了西欧的乳畜业的区位条件后,同样让学生根据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去得出乳畜业的特点:(1)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2) 机械化水平

5、高(3) 以人工种植的牧草为主(4) 靠近消费市场6、乳畜业的概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去总结出乳畜业的概念:随着城市的发展以牛奶及其奶制品为产品的而产生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现代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总结对比从气候、分布、产品、市场、饲料等方面去对比分析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不同。学生看大屏幕出示的图片理解学生自由讨论后,从不同方面去分析西欧的乳畜业发达的原因。(1) 自然条件地形:位于西欧平原,适宜放牧和种植牧草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2)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人口城市集中,市场广阔交通:交通冷藏技术发达。学生总结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表格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

6、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

7、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

8、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

9、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训练总结能力本课小结(1)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 距海港近 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专业化程度高(2) 乳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板书设计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反思这节课讲的是有关农业区位问题,本身农业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不大感兴趣,又加上是涉及区位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具有一定难度。学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已基本掌握如何去分析畜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