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852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10 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教师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

2、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二、背景介绍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

3、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此事使苏轼深受打击,所以这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与失意的矛盾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预习导学:1、注音。与( ) 藻( ) 荇( ) 遂( ) 寝( ) 2、 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_。今义:_。闲人:古义:_。今义:_。耳:古义:_。今义:_。 月色入户。户:古义:_。今义:_。 念无与为乐者。 念:古义:_。今义:_。盖竹柏影也。盖:古义:_。今义:_。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步:_。4、理解性默写。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_,_。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_? _?

4、。(主旨句)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_、_,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家长签字: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1、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2、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3、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合作交流1、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检 测 案阅读下文,完成15题。记承天诗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5、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月色入户 户:窗户B. 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C. 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D.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_,_、_,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

6、在作者辞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为闲人。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净雅致的感觉。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

7、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难点: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参考答案预 习 案预习导学:1、y zo xn su qn 2、但: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户:古义:多指门。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步:名词作动词,散步。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8、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1、特点:月色皎洁。给人空灵之感。 2、叙述、描写、抒情。3、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苏轼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合作交流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

9、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2、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检 测 案1、A2、(1)月光透过门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2)哪夜没有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中月色4、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5、A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