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846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姓名:_班级:_ 组别:_组号_【学习目标】 1.掌握东晋的兴亡和南朝历史的史实;2.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重点难点】从整体社会状况总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力条件等。【自主先学】 (一)东晋的兴亡建立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都城 。史称 。统治依靠 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为“ , 。 ”北伐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 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稳定东晋在解除了来自

2、北方的威胁后,局势变得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 , ”的景象。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年,东晋灭亡。相关连接1 东晋的统治被人嘲讽为“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王”与“马”分别是( )A、王导、司马睿 B 王敦、司马炎 C、王导、司马炎 D、王敦、司马睿(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更迭:时间 420年-589年,共170年间2、南朝政权: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南朝都城: 相关连接2 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下列关于南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 B、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C、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

3、领势力很大 D、齐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三)江南地区的开发:背景 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原因北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和生产技术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社会环境江南地区社会 。 人为因素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表现 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

4、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

5、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有了很快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 、 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影响补充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相关连接3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

6、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相关连接4 下列关于南朝时期水稻种植技术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水稻采用了育秧移植 B、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C、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 D、长江以南种植了三季稻【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1)请在下面将图中序号处的朝代补充完整(2)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迁的人口主要定居在什么地区?2、材料一: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或火耕水檽(nou)(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物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第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