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679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影视事业的发展;(3)互联网的兴起。【活动1:基础知识梳理】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 外因:西方 渗透和西方 思想的影响。内因: 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2)表现: 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后, 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食:鸦片战争后,

2、西餐馆出现 ,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 豪宅。社会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变化大, 变化小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1)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 到 的铁路(唐胥铁路)。 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九五(2019-2019年)”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2) 公路: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随后,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3

3、)水运: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 。(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4)航空: 1909年,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 至 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2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 近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假设中国第一条 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 线。(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到2019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分

4、别利用时务报民报新青年宣传新思想。(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5)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影视业(1)电 影: 1905年,中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5年,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2) 电 视: 年, 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3)互联网:概况:

5、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特点: 速度快, 和 强,被称为“第 媒介”。影响: 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 、 方式。【活动2:知识运用与思维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材料

6、三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1材料三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动3:课堂检测】1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生活方式实现

7、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3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

8、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4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5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A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 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C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D表示彻底与旧

9、风俗决裂6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7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

10、展 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 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8我国电影界泰斗周传基教授认为,电影的“本体是由媒材决定的”,电影的媒材是“自动化的纪录机器”,因此电影的本体是由这种“机器”提供的“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下列影片符合上述观点的是()提示:(1)“洋气”指西方式生活时尚。(2)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提示:(1)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2)政治上,政府、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和仁人志士的推动。(3)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4)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ACDCADAC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