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3093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_姓名:_第五课 第一框 夯延续文化血脉(2课时) 年级:九年级课题:夯实法治基石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者:李娟审核:初三备课组执教:李娟日期:【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认同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2、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明确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一、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一)导入新课活动:教材第58页“运用你的经验”:九年级(1)班开展“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活动,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同学1:我在草原参加那达慕大会。同学2:我在拉萨过望果节。同学3:我在瑶乡过盘王节。同学4:我

3、在西安过春节。思考:你知道这些不同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2) 自主预习1、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用自己的 和 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 的中华文化。2、独具特色的 ,浩如烟海的 ,名扬世界的 ,异彩纷呈的 等,共同组成 、 的中华文化。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 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和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 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

4、5、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 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 不忘 ,吸收 ,面向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6、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 、 的力量。7、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 、 ,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8、坚定文化自信,事关 、 和 的传承发展。(2)文化的 、国家的 、人民的 ,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9、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 ,薪火

5、相传, ;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 ,实现 转化、 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 ,在交流互鉴中 。10、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 ,蕴含着丰富的 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 、高尚的 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11、中华传统美德 , 。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 ,等等。1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和 ,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 ,也是五千多年

6、中华文明的 所在。13、美德的力量在于 。推进 、职业道德、 、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 、孝老爱亲、 、 ,青少年必须 。美德走进 、走向 ,我们的 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三)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活动:材料分析: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你认识几个?看图片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图片感悟作比较:请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发展历程,并完成表格国家产生时间发展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中国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7、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思考:中华文化由哪些组成?其特点是什么?活动:探究与分享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35处世界文化遗产,有31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思考:(1) 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

8、原因是什么?(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动:材料分析材料一:习近平也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思考:(1)什么是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哪里?(2)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材料二:2019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

9、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并结合教材第62页 “探究与分享”,探讨完成以下问题: 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结合材料习总书记的讲话,在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的时代,我们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3)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活动:图片感悟思考1: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概括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吗?活动:教材P63“探究与分享”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虽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却一脉相承。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

10、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阅读这两则名言,你受到什么启示?将你的忧乐观与同学分享。阅读教材第64页 “阅读感悟”,思考: 朱子治家格言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现在产生了什么影响? 思考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活动:寻找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榜样图片感悟设计情景,我来践行美德:(1) 在山区发生雪灾后,我应该发扬 (美德),我立即应有的行动是: ;答案提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1、捐款捐物等(2) 家中发生了变故,我应该发扬 (美德),我立即应有的行动是: ;答案提示:不畏艰难,克难攻坚 勇敢面对,勇挑重担等(3)电视上播出“”分子发表了“”言论,我应该发扬 (美德),我立即应有的行动是: 。思考:(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三、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源远流长,我们应倍加珍惜。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 )祭月 饮桂花酒 放花灯 吃月饼A、 B、 C、 D、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

12、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这段讲话表明( )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沉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

13、、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A、 B、 C、 D、“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