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2209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数的概念。例3呈现了3种颜色共100个的纽扣,从记录3种颜色纽扣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个纽扣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教材的编排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全面性:纽扣10个一排,突出了计数单位“十”;要读、写的数按整十数一般数特殊数100的层次编排;每种数的读写过程按照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

2、、读数的层次逐渐提高抽象程度,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地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等。“百”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也是一个新认识的数“100”,教材通过整个纽扣图,使学生直观感受100,突出了学生对100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小棒图与计数器对照呈现读、写100的方法,直观展示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通过填写数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逐步使学生认识十进位制计数法。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与小棒对应,清楚地展示了读、写数的方法: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3、,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写数、读数教学之后,对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明确读数和写数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做一做”第1题重点练习读数,同时也渗透了位置值的思想;第2题重点练习写数,特别突出了“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是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受位置值。二、重难点突破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突破建议(1)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100以内数的读

4、、写并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应为学生准备好标有计数单位的小计数器,在学生数出相应颜色的纽扣粒数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在计数器上试着拨出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写出该数,教师最后在数位表中写出该数,明确写数的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读数、明确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2)引导学生在表达中内化。当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时,要引导学生边拨边叙述,如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7个一在个位上拨7颗珠子。在学生经历“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读、写数的方法。唐宋

5、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

6、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在对比中深化。可以通过讨论“33”中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加强对比,深化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比较“27”和“72”,虽然都写了两个数字“2”“7”,但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深化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比较这两个数在读、写上的区别。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