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2084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主题一 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成熟,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专制政治日趋完备和强化。商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表现为宗法制下的集权政治,西周时期表现最为典型;秦朝以后的专制主义表现为中央集权,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与吏治的制度化、法制化。中国古代调整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官制度的行政法律规范,从唐代起已经自成系统,制度的完备和规范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矛盾。其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二、中国古代中

2、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及特点 (1)趋势:总的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特点 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难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1(2018高考全国卷)武则天时

3、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8高考全国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

4、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8高考全国卷)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

5、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6高考全国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据题干“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6、,帝王不可“容易行事”,故选A项;“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史官记录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利于皇帝减少“误失”,“尖锐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大,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记录,而没有直接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A,5(高考经典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实行监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让地方服

7、从中央。题干材料说明中央集权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A项正确。 答案:A,1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解析:A项与材料“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不符,故A项错误;“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相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而不是削弱,故B项错误;C项与“宰相一致原则”不符,且唐代实行群相制,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故D项正确。 答案:D,2唐朝三省

8、长官都是丞相,中书、门下、尚书省负责起草、审核、执行,宋朝把行政权交给中书门下,军事交给枢密院,把财政权一分为三,称为“三司”,分别负责盐铁、户部、度支。宋朝对丞相制度的发展 ( ) A减弱对皇权的约束,加强了皇权 B分散了职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C是一个创举,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体现了皇权之下的民主政治,解析:据材料“唐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中书、门下、尚书省负责起草、审核、执行,宋朝把行政权交给中书门下,军事交给枢密院,把财政权一分为三”可知,与唐朝相比,宋朝相权遭到削弱,从而减弱对皇权的约束,加强了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把行政权交给中书门下,军事交给枢密院,把财政权一分为三”分散了职权,不利

9、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把行政权交给中书门下,军事交给枢密院,把财政权一分为三”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与中央集权无关,也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3(2018云南昆明调研)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 )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因俗而治加强治理 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解析:据材料“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可

10、以得出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防止地方据险割据,故A项正确;整合资源发展经济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因俗而治加强治理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任何基层行政组织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8四川资阳模拟)元代,行省实行圆署会议,行省所掌重要政务,“事从公议”,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等情况。这一做法 ( ) A不利于强化集权 B具有原始民主性 C可减少决策失误 D削弱了行省职权 解析:元朝行省加强了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与原始民主性无关,故B项错误;“事从公议”,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等情况,说明行省有助于集体讨论,从而减少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行省职权

11、的削弱,故D项错误。 答案:C,一、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总体特点 制度变迁是唐宋变革最直接的特征。唐宋制度史研究已经证明,唐宋时期几乎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税制度、市场制度、货币制度、专卖制度、对外贸易制度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总体趋势,也带有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具体表现:,主题二 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和四方面影响 (1)三个阶段,(2)四方面影响 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

12、,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018高考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13、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一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凭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8高考海南卷)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

14、,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材料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高考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

15、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 答案:C,4(2016高考全

16、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宋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超过唐代,因此“经济严重衰退”的说法错误,故A 项错误;宋代政府采取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北宋土地兼并加剧,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B,5(高考经典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