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1891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课件 中图版选修6(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1.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2.理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行为准则。,一、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1.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2.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 (1)行为准则: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参与创建绿色学校、参与创建绿色社区。 (2)绿色生活方式: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图表导读教材图5-2-3 绿色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追求绿色生活方式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只要我们多留心一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环境贡献

2、自己的一份力量。,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1.青年学生应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 2.以我为先,从我做起,做绿色志愿者,做一名环境保护卫士。 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大,这种认识正确吗? 点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知识点 什么是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对环境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绿色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消费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人类在社会消费中

3、,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我们倡导的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消费者在消费前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和废品的回收利用,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重视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也会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1年2月18日,被称为“黄河之子”“环保勇

4、士”的宁夏青年环保志愿者郭学平,只身徒步来到江西进行环保宣传,江西是郭学平走遍全国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最后一站。 生长在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乡马场村的普通农民郭学平,把人生最美好年华的10年,交给孤单、寂寞、困苦、危险,甚至死亡。2001年7月,26岁的郭学平怀揣着众多亲友支援和多年打工积攒的6万余元钱,开始从黄河源头的唐古拉山顺流跋涉至黄河入海口,然后从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直至长江源头。10年间徒步行走3万多千米,途经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郭学平一路考察记录沿途城市的环保状况,并把自己收集、拍摄的环保图片拿到沿途学校、工厂进行宣传,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2011年2月10日,郭学

5、平在景德镇待了十多天后,来到万年县宣传环保。每到一处,他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去感染每一位市民,并向他们展示了大量宣传图片。谈到未来的计划,郭学平说,离开南昌,他走遍全国的环保宣传活动就结束了。之后他准备徒步穿越可可西里,用半年的时间义务看护藏羚羊,然后转回自己的家乡宁夏。他要用自己从各地收集的环保图片办一个生态环境摄影展,将自己10年多的所见所闻及学到的环保知识宣传给父老乡亲及来家乡游玩的游客们,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1)材料中描述的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 (2)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解析:第(1)题,公众

6、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第(2)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答案:(1)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2)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购买一次性商品;浪费水、电、纸张等;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在风景区乱涂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砍滥伐等不良行为。,拓展延伸环境伦理观中的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于2014年11月24日在南昌结束,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博览会召开期间,签约重大项目120个,总投资969.24亿元。签约项目集中分布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

7、文化及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2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解析:第1题,“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

8、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第2题,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量消耗。 答案:1.C 2.B,广东省东莞市福安纺织印染公司偷埋25厘米管径暗管,日偷排高浓度印染废水2万多吨,排污瞒报废水近1 000万吨/年,在群众举报信的帮助下,检查组一举查获该企业的违法行径。据此完成第34题。 3“福安事件”中,检查组迅速查处违法行为的前提条件是( ) A.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B.群众积极参与 C.检查组的工作能力强 D.政府“环保风暴”活动的影响 4群众的举报行动说明群众使用了法律所赋予的( ) A.知情权 B.清洁水权 C.检举控告权 D.参与管理权,解析:第3题,检查组之所以迅速查获福安

9、纺织印染公司的污染违法行径主要是由于群众详细的举报信。这也是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结果。第4题,群众依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单位、企业使用了自己保护环境的权利检举控告权,目的是阻止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 答案:3.B 4.C,我国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分布着烧烤食品摊点,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第56题。 5这一现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 污染水体,使局部气候变坏 伐木烧炭,破坏林木资源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使鸟类失去家园,破坏生态平衡 A. B. C. D. 6既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其正确的方法是(

10、)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C.逐步淘汰或限额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解析:烧烤使用的燃料以木炭为主,木炭是用木材烧制而成,如果大量使用木炭将消耗大量的木材,进而破坏森林,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要改善上述状况必须改变烧烤的燃料来源,选用无污染的热源。 答案:5.B 6.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环境污染问题紧紧跟在“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之后,关注比例为37.7%,说明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二 1994年第一个环保组织成立以来,全国的环保社团已经发展到将近2

11、000个,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资源专业,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公民的环保意识日趋强烈。,(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双选)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做的是( ) A.树立环保意识 B.参与环保活动 C.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 D.参加工作后再进行环保活动 (3)假如你发起成立学校的中学生环保组织,请拟定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少于4项),解析:本题以环境保护特别是以公众参与这一热点问题为材料来考查相关知识。第(1)题,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改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第(2)(3)题,应从中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予以考虑,如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个人消费等方面。 答案:(1)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AB (3)倡议教室垃圾分类回收;监督学校污水排放;检查学校水管渗漏情况;呼吁循环使用教材,节约用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