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1891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人们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1.C2.C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

2、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和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轮作,间种,生态种养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采集果实、狩猎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A.B.C.D.4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经济技术水平低环保法规不完善A.B.C.D.解析:第3题,采集果实、狩猎为采集狩猎时期的生产活动,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生产以粮为纲

3、,处于改造自然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注重生态保护。第4题,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方式落后,容易引发环境问题。答案:3.D4.B5下列人类社会形态与人类的环境观念、环境问题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崇拜自然没有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环境问题已显露出来C.工业文明时代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只发生在局部地区D.环境文明时代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解析: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是崇拜和依赖的,那时的环境问题非常轻微,但并非没有环境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

4、高,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在局部地区已演变成社会公害,全球范围内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已危及人类生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逐步治理,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答案:B6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D.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解析: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A项属噪声污染,

5、B项属水污染,C项属大气污染。答案:D7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有()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相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A.B.C.D.解析:可持续发展,既注重环境保护,也注重发展。不同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答案:D82015年3月28日20:30到21:30,世界多地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以参加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2015年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 000座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6、)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循环性原则解析:“地球一小时”活动体现了各国、各地区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答案:B9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违背了()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解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答案:A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完成第1011题。10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

7、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浓度很高,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A.大量施用氮肥有关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11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主要是()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富营养化C.水循环速度改变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解析:第10题,欧洲和北美洲城市中二氧化氮增多,主要是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第11题,氮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答案:10.C11.B12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图甲漫画反映的全球环境状

8、况是。(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方框中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提高环境质量人类与环境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矛盾物质资料生产协调(4)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人类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解析: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为“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

9、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ABCDEF(4)D能力提升“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两句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完成第12题。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主宰自然C.保护生物,因地制宜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2该思想形成于()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材料中两句古文强调了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的习俗和品性,体现了环境的巨大制约作用,是人类社会早期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

10、:1.A2.C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第34题。3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酸雨危害全球变暖A.B.C.D.4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天命决定一切自然主宰人类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A.B.C.D.解析:图甲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3.A4.B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

11、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完成第57题。5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6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协调7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有()只强调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加

12、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积极开发利用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A.B.C.D.解析:第5题,箭头1表示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用于生产、生活活动。A、B、C三项为自然现象,并不是人类主动获取的,也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活动。第6题,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若保持在环境的承受能力之内,则不会产生环境问题;若人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第7题,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只注重经济增长,不注重环境保护,极易使人地关系恶化。答案:5.D6.C7.A下图是主题漫画地球发烧了。读图,完成第89题。地球发高烧了,会有什么症状呢?8漫画中显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13、.光化学烟雾B.H7N9流感病毒C.全球变暖D.有机物污染9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频繁B.酸性气体增多C.环境污染严重D.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解析:第8题,由“地球发高烧”判断该漫画显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第9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答案:8.C9.D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完成第1011题。环境问题省级行政区域类类类类广东四川新疆M10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A.类、类、类、类B.类、类、类、类C.类、类、类、

14、类D.类、类、类、类11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解析:由表可知,类问题在新疆几乎没有危害,在广东危害最大,应为酸雨;类问题在新疆危害最大,为土地荒漠化;类问题在新疆的危害较类大,故为寒潮,为水土流失。M地区水土流失、寒潮的危害大,应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答案:10.B11.C1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解析:解答本题时要从形成、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等方面考虑。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可能造成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从而影响全球环境。其余各项的影响范围都较小,属区域环境问题。答案:B依据可持续发展知识,完成第1314题。13“竭泽而渔,岂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