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1841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漫画中反映的是哪种环境问题?该环境问题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干旱、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2土壤侵蚀(1)概念: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2)危害:侵蚀区: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湖泊淤浅河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降低

2、,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危害(1)区域性: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所导致的损害。(2)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2全球气候变暖(1)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2)影响: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3臭氧层耗竭(1)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氟利昂。(2)危害: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

3、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4生物多样性减少(1)主要原因:人类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2)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土壤侵蚀的形成及危害1土壤侵蚀的形成2土壤侵蚀的危害二、土地荒漠化拓展提升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如下:三、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全球气候

4、变暖与自然灾害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3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2)简述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分别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成因从自然原因(地形、土质、降水)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具体区域时需对要点进行取舍。第(2)题,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对中下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河流含沙量增加,据此再进行推断。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调洪、蓄洪能力

5、降低,增加洪涝灾害;使河流径流量变化增大,不利于航运。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答案任选其一)(2)增加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量,河流调洪、蓄洪能力降低,增加洪涝灾害;不利于通航。2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引起鼠类增加的原因是什么?(2)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解析: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其成因。答案:(1)一是气候变暖;二是由于

6、滥捕野生动物和投药灭鼠误害其他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2)原因: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从人类活动方面看,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皮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P24活动提示1.分别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洪峰流量和洪水水位值为左右纵坐标作图,根据表中相应数值作柱状图或折线图进行对比即可。2随着年代的推移,洪峰流量减小,而相应水位却在波动中升高。P25活动提示1.造成上述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重金属、汽车尾气等。2略。P27(上)活动提示氟

7、利昂会使臭氧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造成人类与其他生物免疫力被破坏,病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增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漫画中的地面沉降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提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基础知识要记牢 工程活动引发的灾害产生的原因大都市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采掘地下矿产资源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山区工程建设崩塌、滑坡挖高填低大型水库建设地震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都市建设与自然灾害2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3山区建设与自然灾害4修筑水库与自然灾

8、害拓展提升城市化与城市内涝的关系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化后,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市区的水源,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 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哪个,原因是什么?(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解析:第(1)题,西坡坡度小,且有植被保护,故在暴雨时水土流失较轻,东坡则严重。第(2)题,由图中地下水位线

9、及地面以上多城镇分布可分析出该地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与过量开采地下水有关;若继续发展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坍塌等。第(3)题,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若森林被砍伐,将使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水位抬高。 答案:(1)东坡。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2)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3)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附近。(2)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

10、_。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解析:该题以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的相关问题。该题可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由经纬网确定该地区地处华北地区渤海沿岸;二是通过负等值线判读地面沉降状况,注意该图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不相等。答案:(1)分布不均多中心宁河(2)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河道泥沙大量淤积,汛期排洪不畅;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恶化;风暴潮灾害损失剧增。一、选择题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图,回答13题。1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 D

11、不确定2影响土壤侵蚀程度主要人为因素是()A农业活动 B工业生产C破坏植被 D修建梯田3下列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解析:1.B2.C3.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损失率越小,因此二者之间为负相关。第2题,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加剧水土流失。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以风蚀为主;东南地区因人类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地区以地质灾害为主;东北地区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黑土肥力下降。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12、A洪涝灾害B地面沉降C海水入侵 D大水漫灌5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A洪涝灾害 B破坏植被C海水入侵 D过度开采地下水解析:4.B5.D漫画反映了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问题。下图为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读图回答67题。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地下水为潜水B地下水位线的起伏只由地形引起C北京地下水位最高D图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7北京和天津城区的地下水位状况,容易导致的危害是()A洪涝加剧B盐碱化加重C滑坡增多D地面沉降,地面建筑坍塌解析:6.A7.D图中地下水埋藏于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可以判定为潜水。北京、天津的地下水位低,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地面建

13、筑坍塌。二、综合题8狮泉河盆地风速17 m/s的大风日数多达113.4天/年。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区域最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什么,其成因有哪些?(2)人类活动可减轻自然灾害,如何减轻该灾害?解析: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再加上人类破坏植被,因而易发生沙尘暴天气。要减轻沙尘暴,必须搞好当地生态建设。答案:(1)风沙(沙尘暴或沙尘)。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9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 m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滑坡发生的机制。结合滑坡发生的条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即可作答。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