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1822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记住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般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分析“3S”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一,二,三,四,五,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一,二

2、,三,四,五,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一,二,三,四,五,3.主要环节。 目标物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特点:监测范围广,精度高,速度快,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一,二,三,四,五,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1.5“1998年7月2731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遥感图像”,通过对a、b两图的比较,可清晰地看出信息处理前后的遥感图像的差异。从遥感的环节看,a、b两图处在不同的位置上。 a

3、图由飞机遥感图像镶嵌而成,阴雨天气,地物分辨率较低,但图中水体和城市清晰可见,通过黑白程度的对比,还能判定被洪水淹没地区的分布情况。图中湖、河等水域呈黑色,居民点呈浅灰色。b图是经过信息处理后制成的,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更为醒目、清晰。黑色区域为湖边或河边淹没的滩地,蓝色表示常年水域,深绿色表示被淹农田,浅绿色表示受损鱼塘,对淹没区的范围和分布一目了然。,一,二,三,四,五,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3.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4.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5

4、.应用:确定点的地理位置、高程;导航服务。,一,二,三,四,五,GPS信号接收机需要接收到几颗GPS卫星信号才可以进行定位、导航? 点拨:要确定地面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卫星提供的信息;要确定地面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和运动速度,至少需要4颗GPS卫星提供的信息。,一,二,三,四,五,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3.应用。 (1)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空间信息。 (2)对区域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3)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4)应用于城市管理。,一,二,三

5、,四,五,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1.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 (1)遥感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领域 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知识点一,知识点

6、二,知识点三,3.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题1】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

7、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 ) A.第30天 B.第75天 C.第100天 D.第130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3)除了上述应用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直接( ) A.分析旱灾损失 B.判断人口分布 C.监测滑坡灾害 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解答此题需明确:两类植物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日期在第30天附近;遥感只对存在的事物进行探测,

8、但不能分析、处理问题。 答案:(1)A (2)D (3)C,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特别提醒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不同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是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是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结合下图可以看出,泥浆在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很低;红砂岩在可见光的大部分波段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但它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低于松林和草地;在近红外波段有较高反射率的是草地和松林。可见,通过对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判读地物。同样,同种地物不同性状的反射率也不同,据

9、此可以判读地物的不同性状。如病变的作物、被污染的水体、发生火灾的森林等与正常状态下反射率不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几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题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研制和建立的用于导航和定位的卫星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2)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

10、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业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解析:第(1)题,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等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第(2)题,卫星定位系统可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时间、速度。 答案:(1)C (2)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延伸 全球定位系统的优势,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在城市

11、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题3】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 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解析: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空间信息进行输入、分析、管理和表达,因此选A项。第(2)题,“3S”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广泛服务于政务、社区、交通等领域,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答案:(1)A (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