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1304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 课后限时集训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38页)一、选择题(2019北京东城区一模)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2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B修建水库,梯级开发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1B2.D第1题,图中能明显看出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地势高低,故B正确。渭河南部为秦岭山脉,所以无大支流汇入;洛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而河流含沙量高。第2题,图中显示泾河上游多矿产资

2、源,同时流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采矿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故可持续发展重点是保持水土。(2019湖州模拟)读汉江流域图,完成34题。3汉江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是()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节省运行时间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行ABCD4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含沙量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水位升高D水温变化幅度增大3D4.A第3题,读图,汉江流域河流的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对。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航运发展,错。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对。含沙量小

3、,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错。第4题,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含沙量减小,A对。径流季节变化减小,B错。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C错。水位变化幅度减小,水温变化幅度也减小,D错。5(2019大连模拟)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A地形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Df4地段流速最快D等流时线密集,说明汇流速度慢,坡度缓;f1处坡度最缓,f4处坡度最陡,流速最快,B错误、D正确;等流时线的数值大小除了受坡度影

4、响外,还和距河口距离有关,植被覆盖率虽然影响流速,但影响不大,A、C错误。(2019吉林实验中学模拟)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67题。 【导学号:98510175】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纵剖面6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7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引发旱涝灾害ABCD6B7.B第6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C

5、项错误;金沙江主要流经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错误。第7题,为有利因素;水库建设能有效地缓解旱涝灾害,错。(2019九江模拟)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B汛期长,发电时间长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9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影响可信的是()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大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8A9.C第8题,读图,根据图中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变化,青尼罗河的落差比白尼罗河大

6、,峡谷多,水能丰富。青尼罗河汛期短,发电时间短。青尼罗河落差大,利于河流梯级开发。青尼罗河流量季节变化大,发电量季节变化大。第9题,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影响:携带泥沙减少,海岸线向陆地退缩;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小;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泥沙沉积减少,沿岸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加重。(2019黄陂一中三模)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而萎缩,海岸

7、线后退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11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10C11.B第10题,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莫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电站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A错误;水库具有“削峰补枯”,减缓其下游旱涝灾害的作用,但不可能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赞比西河有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浅以及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中下游的航运,D项错误。第11题,赞比

8、西河上游多峡谷瀑布,不适合发展航运,所以A项错误;下游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比较丰富,不是灌溉农业,C错;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D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9湖南省湘中名校联考)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玛纳斯河流域经多年开发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的截流引灌,地表径流几乎完全被引入灌区用于农业灌溉,使玛纳斯河流域成为了我国天然彩色棉花和优质瓜果生产基地,同时也改变了流域水资源的自然分配格局。材料二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开发示意图与石河子气候资料图。(1)描述玛纳斯河的特征。(2)简述制约当地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3)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大规模

9、的截流引灌给图示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河流特征包括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从河流属性、流域面积、河流源地、河流长度等角度描述;水文特征从流量大小、径流季节变化、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现象等角度描述。第(2)题,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流域内降水少,故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解决措施注意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角度来分析。第(3)题,上游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进而会导致下游地区荒漠化加剧等问题。【答案】(1)内流河,上游多支流,冬季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河流上游河段流量大,下游河段流量小。(2)降水总量小(生长季节降水量

10、小)。措施:兴修水利工程,增加灌溉水源,发展耐旱性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3)加剧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大规模的截流引灌使中下游河水流量减少,下游沙漠化面积扩大;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在干旱地区大规模截流引灌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13(2019宜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材料二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材料三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现已分为南苏丹、北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

11、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现已分为南苏丹、北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有何特点?(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4)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取信息,按题目要求分条陈述。第(2)题,主要是发展灌溉农业和旅游业。第(3)题,缺水原因包括水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混合型缺水,而人口增长会加剧矛盾。第(4)

12、题,开放式问题,言之有理、有据亦可。【答案】(1)支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较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2)开发利用的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理由:尼罗河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尼罗河下游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使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4)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