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1272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地图基础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3讲)常德市七中 罗瑾 编地图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梳理与整合地 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数字式(包括分数式和比例式)、文字式、线段式用途:在地图上量算两点间的距离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比例尺的大小与内容详略、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小的关系:图副等大的地图,比例尺越小,地图的实地范围越大,地图上的内容越简略方向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

2、文字和数字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绝对高度):地面上某点与海平面间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与另一点间垂直距离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同一副地图上等高距要统一等高线均为封闭的曲线(有些在图中不封闭,是因为图副的限制)等高线一般不会彼此相交或重叠(在陡崖处可以重叠)基本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状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减小盆地和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增大山脊:等高线急拐弯并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急拐弯并凸向高处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陡坡:等高线比较密集缓坡:等高线比较稀疏陡崖:等高线非常密集甚至重叠地形剖面图:(见“名师点拨”详述)疑难解析一、比例尺的有关问题1比例尺

3、的计算(1)利用公式计算时,务必注意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所以常常要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2)比例尺只是一个比值,它是没有单位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文字式、线段式和比例式等形式,要进行计算的话,必须都要变成分数式。2比例尺的大小和缩放(1)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图上距离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数式比例尺的分子统一用“1”表示,所以分母越大的,比例尺越小;比例式表示的比例尺,比例的前项统一为“1”,故比例的后项越大的,比例尺越小。(2)比例尺的放大或缩小假设原比例尺为(x1的整数),将它放大到n倍(n1的整数),放大后的比例

4、尺为:n。若缩小到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注意:若是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n+1) 若缩小了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3)图幅的缩放:比例尺变了,若代表的实地范围不变,那么地图的图幅面积就要变,若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n2若比例尺缩小到n倍,则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注意:若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n+1)2 若比例尺缩小了n倍,则缩小后的图幅面积为=原图幅面积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代表的实地范围即地图上内容详略的关系若图幅面积一样,地图上画的实地范围越小,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大,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小,要

5、表示的内容越简略。二、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箭尾指向正南方,面向北方,左西右东。(1)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什么方位,把指向标平行移动到乙地后,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如下图所示)。(2)判断河流的流向、山脉、公路的走向,就把河流、山脉、公路(可以用直尺代替)平行移动到指向标的中心点,可以直观地看出。2有经纬网的地图(1)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2)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地球上没有最东点或最西点,若飞机沿纬线一直向东飞或一直向西飞,是不能飞到尽头最东点或最西点的。(3)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点。北极点的四周围都是面向正

6、南方,南极点的四周围都是面向正北方,若飞机沿经线一直向北(或向西北或向东北)飞,最终只能飞到北极点;若一直向南(或向西南或向东南)飞,最终只能飞到南极点。(4)根据经度判断两点的东西相对方位时,要遵循“劣弧法”,如下图所示:A的经度为45E,B的经度为170w,判断这两点的东西相对范围,要按劣弧APB判断,A位于B的正西方,或者B位于A的正东方(若按优弧AKB判断就得出相反的结果)。0180NA(45E)B(170w)PK若已知两地的经纬度,判断它们的相对方位,可按下列两个步骤:(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位:若一地是北纬度,另一地是南纬度,则北纬度的在北方,南纬度的在南方;若两地都是北纬度,则纬

7、度大的在北方,小的在南方;若两地都是南纬度,则纬度大的在南方,小的在北方;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位:若两地都是东经度,则经度大的在东方,小的在西方;若两地都是西经度,则经度大的在西方,小的在东方;若一地是东经度,另一地是西经度,把两地的经度数相加,所得的和如果小于180,那么东经度的在东边,西经度的在西边;所得的和如果大于180,那么东经度的在西边,西经度的在东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即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2)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但由于图幅的限制,有时等高线没有闭合,在图幅边缘终止,有端点(注意只能在图幅边缘终止,在地图的其他任何位置是

8、不能终止存在端点的,河流才有可能在图幅的任意位置有端点,如河流最源头或内流河的最下游)。(3)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要统一。(4)除了在陡崖处外,等高线是不能相交或重叠的。(5)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数值可以有两种情况,相差一个等高距,相等(6)在两条基本平行的等高线之间若出现单环状的等高线,那么环内点的海拔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判断。(7)可以用示坡线表示海拔降低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又叫降坡线。(8)山脊线(分水线)或山谷线(集水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河流或溪流与等高线垂直相交。(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或海岸线,200

9、米等高线可以区分平原和低矮丘陵,500米、1000米等高线可以区分低山丘陵与高原,2000米、3000米等高线反映出中山和高原,3000米以上是高山。低于海平面以下的海拔用负数表示,在海洋里称为等深线。2几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的形状。地形类型示意图等高线图主要特征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洼地)100200300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脊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陡崖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3几种特殊的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形状102030风向新月形沙丘3040504050火山锥、火山口凸坡凹

10、坡均匀斜坡ABHL4地形坡度的判断(1)坡度的概念:如下图所示,坡面AB的坡度就是山体的高度H与坡面AB对应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即倾角的正切值,tan=H/L。表示坡面AB的倾斜程度。(2)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坡面的坡度(或陡缓),有下列两种情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只要比较等高线稀密程度,等高线密集处坡度大,是陡坡,稀疏处坡度小,是缓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比较,如果等高线的稀密程度一样,又分两种情况:A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等高距大的坡度大(如下图中乙图的坡度大于甲图),B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坡度大(下图中乙、丙、丁三幅图的坡度大小顺序是:乙丁丙)。3003504001:

11、201900甲3004005001:201900乙3004005001:350000丙3004005001:300000丁如果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的稀密程度、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同,那就要精确计算才能判断。5地形剖面图与地形通视性(1)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在地形图(下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定出端点绘出剖面线AB,得到该剖面线与各条等高线、山脊线、山谷线(河流)的交点。80501105010080AB506070809010040506070809010040FAEDCB画出垂直坐标系,并标出海拔高度;将剖面线与等高线、山脊线、山谷线(河流)的交点对应地描在坐标系中;用平滑的曲线将所描的

12、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剖面线。注意:剖面线AB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的海拔是很准确的,但与山脊线、山谷线的交点的海拔就要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和等高距估计了,经过山脊线的点的海拔要高于两则的与等高线交点的海拔(图中的A、D、F三点),经过山谷线的点的海拔要低于两则的与等高线交点的海拔(图中的C、E两点)。PAB(2)地形通视性的判断 作出剖面图后,就能直观地看出地形通视性,如下图,站在最高点P地的人能看见较低的A地,但不能看到更低的B地。一般地,凹坡和均匀斜坡的通视性比较好,凸坡的通视性比较差。6.等高线地形图有关计算问题(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和一地的气温,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C1

13、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H/100,进而可以计算另一地的气温。(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海拔差)若甲、乙两地都位于等高线上,则直接读出这两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就是二者的海拔差值。若甲、乙两地有一地或两地位于等高线之间,则只能估算这两地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方法是先分别估算甲、乙两地的海拔的取值范围,再交叉相减。如下图中, A点的海拔范围是:40HA50米B点的海拔范围是:10HB2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20H40米30AB2010(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取值范围)方法一 分别估算陡崖的底部和顶部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依照上述第种情况计算。方法二 数出陡崖处

14、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算出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l)dH(n+1) d509070如下图中的陡崖的低部的海拔范围是50H160(米),顶部的海拔范围是80H290(米),所以相对高度取值范围是20H40(米)。在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有三条,n=3,等高距d=10米,代入上述公式同样得出结果。(5)估算某条等高线所围区域的面积(如计算水库的蓄水区的面积和集水区的面积):把这条等高线所围的区域分成几个规则的几何图形,再依据比例尺,近似计算面积。7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与气候结合计算山麓和山顶的温差: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l00米)及相对高度可计算温度的垂直差异。也可以根据两地的温度差计算相对高度。山脉不同坡向的降水: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相结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有焚风效应。不同坡向的光照条件,向阳坡比背阳坡的好盆地不易散热,易引起空气的滞留。河谷(山谷)或盆地地形的城市,大气污染较重,易出现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