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1271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 作文关键词解读(8)文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

2、“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材料一 “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

3、玻璃门的距离。这样的一次文物开放活动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穿梭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的沁人的文化芳香。 材料二 如今社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上述两类现象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 “古惑仔”一词.常用来指黑道上的混混,如果用一个书面词来代替,则首推“流氓”。最近,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

4、学院讲师檀作文耸人听闻地提出了“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的论点,并专门著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对此,作家陆天明表示,这种玩弄知识、投机取巧的做法值得人们怀疑和沉思,“我认为是到了该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当听说此观点提出者竟是北大博士生时,陆天明更是无比惊讶,“他这样的做法和芙蓉姐姐没有什么差别,有很大的欺骗性,在自己的祖宗头上动土.简直就是耻辱!” 材料二 最近,山东阳谷县与临清市争相打起“金瓶梅”文化牌,两地在开发“金瓶梅”的形式上都利用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等人物大做文章。在阳谷县獅子楼旅游城内,“潘金莲”是旅游城公开招聘的.身份是“景区形象大使”; “武大郎家”对面是“王婆茶坊”

5、,茶坊内,西门庆初次幽会潘金莲的蜡像塑造得惟妙惟肖。 临清文化城内,还有“武大捉奸”等节目,遨请游客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 写一篇文章。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蕴含了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受到日本国民的喜爱,被广泛使用。但有西方人士认为,进餐使用刀叉方

6、便,刀割叉进,分工协作,高贵优雅,非“两根小木棍”(筷子)所能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正如“京腔京韵自多情”,很多方言中的语汇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而推广普通话,能方便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交流,是国家战略。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方言有消亡的趋势。 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需要深入思考。“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吴方言柔婉动听,还

7、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载体,如果呼唤和称谓变成了矫情,如果口语都变成了书面语,牺牲的不仅是语汇,还将有亲情,以致独特的文化风情。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

8、则。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认识和思考呢? 请联系现实,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章。 习近平在北师大考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要求:深刻理解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

9、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设计让国宝(国粹)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呼短叹 当年轻这股力量

10、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请根据以上材料,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演讲稿,拟在你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一些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这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一个方言使用得越来越少,就难逃衰落的命运。另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其实,讲普通话

11、方便人们交流,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但是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寻找到最大公约数,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请结合白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2月17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活动选取了8个英语圈国家的民众作为调研对象,结果显示,在认知度排在前50名的中国词中,有“少林”“故宫”“功夫”“老子”“孔子”“长江”“熊猫”等词,其中文化类的词语所

12、占比重最大,过去很多英文翻译的中国词,也越来越多地被汉语拼音替代。 2018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们没有功夫熊猫。”他说好莱坞邀请他去配音给钱少,耗时长,但他依然义不容辞,一要利用外国人的视角拍中国电影,二要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中国文化。 对于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变化的,总在不断地除旧布新,影响世界;又是不变的,凝聚着独特的根和魂。上下五千年,是什么使它生生不息,历久弥

13、新呢? 回答这个问题,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回答。 首先,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要挖掘它的根、抓住它的魂。大到民族精神、主流文化,中到理想道德、文化流派,小到像“兰州拉面”这碗汤的传承,都要深入研究它的内在精神、核心价值。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坑杀儒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魏晋隋唐玄学佛学的挑战到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的反抗与回归。两千多年中,儒家思想一直在变,但它仁政爱民、经世致用、修养道德等的根和魂没有变,它早已扎根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今天,我们重研国学,古为今用,正是发掘先人智慧,把儒家思想的根和魂保留下来,再次使它焕发活力、

14、推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其次,文化要传承,必须与结合时代,与时俱进。 文化传承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儒家思想是这样,“兰州拉面”也是这样,当人们带着情怀来吃的时候,为顾客提供养生之道的这一碗汤就要让人吃得舒身更舒心。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虽然“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但再好的文化要传承下去,都要能够与时俱进。 某外国元首在参观故宫时说:“我想最古老的文化

15、是埃及文化,有8000年历史。”习近平点了点头:“对,埃及更古老一些。”然后微笑着说:“但是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近年来兴起的文物热、博物馆热,就是在老百姓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精神生活亟需更加丰富的情况下,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结合时代需求,将文物的神秘面纱揭开,并把它们送到了普通百姓的面前。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既有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等电视节目的大力宣传,又有各种文物主题展览的推出,特别是节假日期间的集中展览,还有各种文创用品的开发推广。传统的文化、久远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老百姓更加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将会往哪里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让文化的

16、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华文化的活力。这需要一代代人把文化的根和魂留住,与时俱进,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解析: 题目解析: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 2.“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引导语要求考生行文时必须与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相结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要与共享相融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的得失等角度立意。“联系你的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