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1256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讲)(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6细胞的生命历程讲考纲名师解读细胞增殖的周期性;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特征。本专题沿着细胞的生命历程这条主线进行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正常的生理过程,也介绍了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细胞癌变。许多内容与科学、技术、社会(STS)联系密切,特别是相关的生物学热点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这也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疑点,关注热点:把握知识重点:细胞周期的界定及各时期特点的分析,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与细胞两极距离的变化及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及其意义的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及应

2、用实例分析;减数分裂概念内涵、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有关细胞器的变化;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与凋亡对生物体正常发育的意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原因及防治探究等是复习的重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善于将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变异之间的联系、与遗传基 本规律之间联系、衰老细胞与癌细胞特征的比较等。重视实验与探究: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的经典实验之一,对实验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务必认真掌握。另外,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以及干细胞研究

3、进展和应用、社会老龄化问题、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等也要引起重视。构建知识体系:本单元是必修1模块的最后一个内容,复习时要以细胞分裂、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将前面复习的内容概括为一个知识网络,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具体问题的解答。讲考点体系构建1细胞周期(1)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2)组成: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扇形图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坐标图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柱形图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C组细胞多数处于分裂期3影响细胞周期的因素(1)内部因素

4、: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一定相同,间期和分裂期所占的比例也不一定相同。(2)外部因素:温度、pH、射线、生理或病理状况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真题再现】(2018浙江卷,21)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答案】A【解析】G1期为DNA复制前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有

5、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S期是DNA复制期,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h后,DNA复制不能进行,G1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B错误;G2期是DNA复制后期,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胡萝卜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D错误。【举一反三】研究人员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水解酶,在细胞分裂前期活性较高B该蛋白质的合成与核仁有关,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衰老的细胞中该蛋白质合成速率变慢D抑制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

6、加快细胞的分裂【答案】D【解析】核仁是在分裂前期解体消失的,该蛋白质可促进核仁解体,可见该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水解酶,在细胞分裂前期活性较高,A正确;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正确;衰老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其中该蛋白质合成速率变慢,C正确;抑制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会抑制细胞的分裂,D错误。4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1)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2)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且染色体散乱排列。(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 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5)末期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

7、、核仁重现,出现细胞板。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前期)细胞分裂方式不同(末期)植物细胞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6无丝分裂(1)过程:细胞核延长核中部向内凹进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个子细胞。(2)特点: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3)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真题再现】(2018全国卷,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

8、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X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故AB正确,C错误;若药物X为蛋白质,药物D

9、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因此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失去活性,D正确。【举一反三】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的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_;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_;图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2)如果图丙中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图甲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3)图乙中CD表示的含义是_。【答案】(1) 次级精母细胞 (2)a 2、0、2 (3)着丝点分裂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

10、只有细胞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甲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甲中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图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2)据分析知图丙中a表示染色体。图甲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不含姐妹染色单体。(3)图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变成1,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造成的。7细胞的减数分裂(1)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间: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时。(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

11、分裂两次。(4)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8精子的形成过程9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0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3)结果: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真题再现】(2017新课标卷,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

12、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举一反三】下图1表示

13、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曲线;图2是某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C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图2中的甲和丙图所在时期D图1所示的BC段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图1中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2增至1,其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A正确;图2中的丙、丁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而图l中的CD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说明其对应的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可见,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B正确;在图2

14、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发生在图2中丙图所在的时期,C错误;图1的BC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由1减至1/2,说明正在形成染色单体,表示分裂间期,而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若DNA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D正确。1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15、3)实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4)意义: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12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实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13细胞衰老的特征(1)代谢的变化(2)细胞核的变化14细胞的凋亡(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2)类型:个体发育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3)意义: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15细胞的癌变(1)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