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00350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版红楼梦署名改变 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素材回放】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诞生后经历了曲折的版本流传。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红楼梦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引发读者关注。【素材解读】程伟元(1745-1747年前后1818年,搜罗整理红楼梦残稿遗篇)在活字印本红楼梦的序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程伟元自己也无法确认,所以,基于尊重原著、尊重作品出发,最终还是采取了审慎和保留意见的态度。相比程伟元,那些盲目武断下结论的所谓“红学

2、家”,不觉得自惭形秽吗?今天看来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界对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出版者和整理者严谨的态度。我们今天看到的后四十回,唯一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的版本,从历史角度看,把他们作为整理者而不是作者是合乎情理的。在还无法证明后四十回一定是曹雪芹留下的,只能暂用“无名氏续”,期待后续研究作出解答。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适用话题】对事实的尊重 尊重原著、尊重作品 署名变化反映出版社和整理者的严谨在浮躁的时代,应该注意到真正研究者的声音红楼梦不完整是红楼梦爱好者心中非常大

3、的遗憾真实是对“作品”和“作者”负责的态度、也是对所有“读者”负责的态度“高鹗说”毕竟是学术界相沿多年的说法,对于此次引发热议的红楼梦作者署名的更改,这就是针对红楼梦的一种说法而已,也算不上什么新发现无论红楼梦的猜想作者有多少位,红楼梦的作者有疑问就不是铁案,不是铁案,就应该允许考证研究争议,只是希望这种争议,是建筑在学术上的“大胆质疑”,而不是意气和利益之争【素材锐评】新版红楼梦署名引关注:为何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为何不再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经历了怎样的出版历程?专家和出版人道出了背后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傅承洲说,“四大名著”名称的来源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密切的关系。上世纪

4、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之初,即着手整理出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经典小说,并持续修订,进行了不同版本的整理出版工作。到了七十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流传开来,成为对大众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四大名著”广为流传,版本复杂。“国内我们能看到的四大名著整理本,数以千百计。红楼梦有多少种?有1000多种版本。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印次最多、印量最大、流传最广。”傅承洲说。红楼梦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留下各种版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活字版,从此有了印刷本;1792年又修订一版。为了区别,前者通称“程甲本”,后者称“程乙本

5、”。“普通读者可能不太注意选择版本阅读,但是版本太重要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告诉记者,程伟元、高鹗开创了红楼梦刻本流传的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早期抄本大多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来陆续发现有甲戌本、蒙府本、己卯本等。“专家们发现早期流传的这些本子和我们过去看到的程甲本刻本有很多不同。经过认真研究,发现这些早期流传的底本、抄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要好于程本。”张庆善说。例如,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跑到梨香院看薛宝钗,两人比通灵。宝钗要看宝玉脖子上的宝玉,宝玉要看宝钗脖子上的金锁,正互相欣赏时,林妹妹来了。程甲本里写到“丫头喊林妹妹来了,只见林黛玉摇摇摆摆地走进来”,而脂砚斋重评石

6、头记抄本上写的是“只见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一个摇摇,一个摇摇摆摆,天壤之别。”张庆善说:“摇摇摆摆像姑娘走路的样子吗?不像,更不像林妹妹走路的样子。摇摇更美,表现了女人的形态。这就是版本的问题,程本在刊刻的时候,用的底本没抄好,抄写的人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随手就把摆摆写上去了。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透露,红楼梦经历多次版本更新,“这个更新绝对不是在前面版本基础上进行修订,好多次是推倒重来。”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乙本为底本,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1957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第二个校点、注释本红楼梦;1959年和196

7、4年,分别修订出了第二版、第三版;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前八十回的底本,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后四十回的底本,重新整理的红楼梦首次印行。周绚隆说,这一版本是经过一代红学家集体努力完成的,开创了红楼梦传播史上以脂本为底本整理出来成为通行本的新时代。这之后,又经过两次修订,将作者署名由延续了数十年的“曹雪芹、高鹗著”,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张庆善认为,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界对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出版者和整理者严谨的态度。“我们今天看到的后四十回,唯一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的版本,从历史角度看,把他们作为整

8、理者而不是作者是合乎情理的。”周绚隆认为,现在还无法证明后四十回一定是曹雪芹留下的,只能暂用“无名氏续”,期待后续研究作出解答。【相关链接】国学大师说“红楼”王国维 通过欲望的故事以寻找解脱之道,是悲剧中的悲剧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通过欲望的故事以寻找解脱之道。贾宝玉名字上的“玉”,是欲望之“欲”的谐音:“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 王国维分析了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中贾宝玉还玉给和尚的一段对话,认为不幸的生活是由自己之所欲,而拒绝、出世也不得不由自己。所谓玉者,欲也,还玉即意味着抛弃生活之欲。由此,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提出了人的生活之欲的大问题,而且看到痛苦产生于意志,终究也要

9、由意志来解决。红楼梦的精神就在于“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从而体现了人生的究竟、宇宙的究竟。“生活”、“苦痛”、“解脱”,这是全部人生的三要素,除此之外,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杨绛 其实,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我先把曹雪芹的败笔,略举一二,再指出高鹗(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多么有价值。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言谈举止,至少已是十三岁左右的大人家小姐了。当晚,贾母安排她睡在贾母外间的碧纱橱里,贾宝玉就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据上文,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他们两个怎能同睡一床呢?第三回写林黛玉的相貌:“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深闺淑女,哪来这副表情?这该是招徕男人的一种表情吧?又如第七回:“黛

10、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呀。”林姑娘是盐课林如海的女公子,按她的身份,她只会默默无言,暗下垂泪,自伤寄人篱下,受人冷淡,不会说这等小家子话。林黛玉尖酸刻毒,如称刘姥姥“母蝗虫”,毫无怜老恤贫之意,也有损林黛玉的品格。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多么入情入理。曹雪芹如能看到这一回,一定拍案叫绝,正合他的心意。故事有头有尾,方有意味。其他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临终被冷落,无人顾怜,写人情世态,入骨三分。高鹗的结局,和曹雪芹的原意不同了。曹雪芹的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当是嫌如此结局,太空虚,也太凄凉,他改为“兰桂齐芳”。我认为,这般改,也未始不可。钱穆 “有感慨,无寄托”国学大师钱穆1955年在香港新亚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用历史的视野将中国文学从起源一直讲到清末章回体小说。在谈到红楼梦时,他说,中国文学“无史诗、无神话、无悲剧”,红楼梦也不算真正的悲剧,只是解脱而已。以“史”的标准来衡量,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有感慨,无寄托”,“清代中叶以后,渐渐死于安乐,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皆安乐中垂死之象。”钱穆从他独有的历史观出发,对红楼梦及其作者虽有褒许,更多的是批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