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9200338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X 页数:5 大小:12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之驴中考题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一)8.(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 1分。 9. C,2 分。 10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1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貌似强大的东西

2、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甲】 黔之驴 【乙】 生而眇(mi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 )(2)稍近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扪烛而得其形( ) 2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 (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

3、子。(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3(1)偷看 (2)更加 (3)用蹄子踢(或“踢”) (4)摸 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 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 16参考答案: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4、 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 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甲】黔无驴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阖:关闭。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5、(4分) (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1填空。(6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12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3分),(一)9(1)逃跑(2)用蹄子踢(3)恰好、恰巧(4)打开10(1)有人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将驴却到黔这个地方。(2)这样以后,才明白猫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11(1)甲文:以为神 技止此耳乙文:大与猫等,为害甚剧。(2)心理 动作 12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示例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2: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要讲究策略,智取对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