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002465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3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关系心理学,林 臻,联系方式,办公地点:上海电力学院至诚楼310室 电 话: 68029261(O) E mail : ,2,心理学,A B C,3,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心理学 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Psyche”和“Logos”组成的,两词合成即为“对心灵的解说”之意. 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心理学。,4,心理学流派简介,1879年以后,出现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遍布世界各地。 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继承的学派,

2、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贯穿心理学百年史,形成十大学派。,5,6,心理学流派简介,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 日内瓦学派 内容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心理学流派简介,7,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荣格 行为学派 华生、斯金纳 人本主义学派 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一般

3、来说,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8,心理学的研究对象,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0,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4,心理素质的内涵,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活动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加上个人自身主观的努力,是可以优化塑造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潜能,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的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全面提高人才的质量。,15,心理素质的内涵,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人

4、生) 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 敬业和责任感(对工作和社会) 关爱与合作精神(对他人和集体) 智慧和创造力(对信息) 实践与生存力(对环境) 耐挫和坚持力(对困难和压力),1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 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1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8,优化心理素质 开发心理潜能 提高健康水平 减少心理疾病 培养健全人格 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19,学业压力 经济压力 人际压力 情感压力 前途压力 ,大学生常

5、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个性与情绪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学业问题 择业与个人发展问题 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21,2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23,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24,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人际关系主体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所有的关系。 自我关系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2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人际交往是维持人精神健康的基本条件,任何人也休想脱离与别人联系而单独生活。 人际关系和谐,大家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中,互相理解、支持,可以增加安全感和力量,从而为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人际交往与高质量的生活。,26,

6、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若人际关系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融洽,甚至发生矛盾、冲突和仇视,人的心理压力就会增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畏惧、敌对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严重的阻碍心理健康的发展。 不良人际关系还会通过心理作用威胁身体健康。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冲突与紧张使人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不但可以诱发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等,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给癌细胞的增值和扩散以可乘之机。,27,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人际关系与职业成功 人际交往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交流能启迪人的思维、开拓思路、产生灵感、有利于智力开发;

7、人际交往能促进自我认知和知我完善; 人际交往能起到激励作用。,28,可怜的MONKEY!,29,心理学家曾将猴子不锈钢的房子里(不止一只),向它们提供一切良好的生存条件(彼此隔开),但隔绝其一切的交往活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被剥夺交往的猴子远比正常交往情况下的猴子有更强烈的恐惧反应,它们的情绪与交往行为也受到损害,精神上也不健全。,鲁宾逊漂流记及其原型,30,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文学名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部小说的原型的真实故事。鲁宾逊的原型是塞尔柯克是个海员,此人脾气暴躁,在航海中因与船长争吵而被滞留荒岛,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当他1712年重返家乡时,脾气更坏了。四年孤独的

8、生活习惯使他看到别人就害怕的要命,只能躲在无人的地方。1721年,在他重返人类社会后的第九年,死于自己所挖的地洞里。,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孤儿院的孩子通常处于孤独的状态,得不到父母、亲人的呵护、爱抚,更缺乏良好的社交机会,结果不仅治理地与同龄的儿童,而且社会能力更差,他们中的许多人要么对人冷淡、逃避,要么狂热的需要得到别人的爱抚。 SOS儿童村模型 家庭、亲情、关爱,31,32,某企业人事部的员工X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 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X某在吗?” X某的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 朋友:“啊?他什么时候过去的?” 同事:“上礼拜。” 朋友:“我怎么都不知道也没有送他一

9、程” 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么?” 朋友:“啊,你真会开玩笑。” 同事:“不是开玩笑,他走的时候说了,要是谁想他了,随时欢迎去下面找他玩。” 朋友:“这不方便吧。” 同事:“嗯,白天确实不方便,那我让他晚上去找你吧”,33,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一般问题,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和周围的人交流和来往,有适应与障碍之分。,34,人际交往心理规律,35,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互酬效应 期待效应 投射作用,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是记忆的系列效应的一种。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

10、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以任意的顺序加以回忆。结果表明,回忆的效果依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位置为转移。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字词比中间部分的字词更易于回忆,前一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后一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在实验中,减速慢字词的呈现速度可以加强首因效应而不引起近因效应的变化。由此可以假定首因效应与长时记忆的贮存有关,即由于呈现速度减慢使得开始部分的项目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在社会交往中,当人们接受了有关一个人的一系列信息,形成对他的知觉时,最初的信息对形成总印象具有更大的作用,即初次印象给人印象最深,这种现象也是由于首因效应的作用。这个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拉琴斯于1959年

11、最早提出,现有研究认为其原因在于人们对最初的信息付出更多的注意。,3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年),3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晕轮效应,38,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豪华的晚会、舞会,普

12、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作用下扩大到四周,相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的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称为“以点概面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

13、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39,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它是记忆的系列效应的一种。 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系列材料后进行回忆时,对该系列中的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与对它们的识民相距时间最短,因而它们是从短时记忆中提取的。这种观点用改变识记与回忆之间间隔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得到证明。例如给被试听几个包含15个词的字表,一种情况下要求被试

14、在听后立即回忆;另一种情况下,在听后延缓30秒再要求被试回忆,在这30秒间隔时间内防止复述。结果表明,延缓回忆对首因效应没有影响,但却消除了近因效应,这说明短时记忆的提取促成了近因效应。,40,近因效应,在人的知觉中,如果前后两次所得到的信息不同,但中间有一个无关工作把它们分隔开,那么后面的信息在形成总印象中起作用更大。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前后两次信息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在社会交往事 ,初次形成的印象所依据的信息与第二次印象所获得的信息在时间上有较长的时间的间隔,仍根据间隔段后面的信息形成印象。,

15、41,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4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

16、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43,互酬效应,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互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总是比较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 性格互酬:那些乐观、幽默、豁达大度、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感情互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听别人倾诉,善于安慰别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能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满足和补偿。 兴趣互酬:兴趣相似会增强彼此交往的欲望。 信息互酬:在人际交往中那些见识广,知识面宽,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成为人们喜欢交往的对象,因为他能让人觉得跟他交往有收获,能开阔眼界。 当然,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感情传导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