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98948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二)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的心态。)【试题分析】“炼字”题详解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

2、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长安秋望赵 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

3、空戴南冠【注】学楚囚。【注】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释放)之,召而吊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B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C“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

4、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D“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被囚长安的无奈与辛酸。E尾联寓情于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意蕴丰富;整首诗读起来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2据唐诗纪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诗的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意境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这首词是作者颍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3

5、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 一、1DE2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表现手法上看:视听结合:“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悠扬、哀婉,是在感叹人生易逝,见归雁而思乡怀人。二、3作者描绘了暮春

6、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残红狼藉、风吹垂柳、飞絮濛濛、笙歌散尽、燕子归来,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图。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恬淡的心境。【解析】题干问的是“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先找出诗句中涉及的景物,然后概括其特点,感悟其情感。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籍”“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

7、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下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籍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

8、,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4本词的词眼是一个“好”字。虽然本词是在写暮春时节、群芳过后的西湖,但词人却能独自品味暮春的清静幽寂的美趣。游人散尽,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愉的意趣。繁华喧闹消失后,虽觉有些空虚,但更使词人获得了宁静、闲适的心情。因此,词人认为“群芳过后西湖好”。脉贯穿,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