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98928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23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

2、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

3、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答案】D【解析】根据上下文,即

4、使圣人重生,也不能推翻柳宗元的言论。因此D项“不能易也”中的“易”是“改变”,而非“交换”。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用法,A项的“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的“之”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的第一个“而”有转折之意,第二个为顺承;D项的“者”均为助词,意为“的人”。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5、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答案】B【解析】B项中“皆封侯”在“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一句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答案】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

6、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答案】D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答案】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解析】考生解答此题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题干中明确说明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判断的直接依据”,根据文中“

7、故柳宗元曰”可知,前面的分析,即柳宗元说这句话的依据,也是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而前面的内容即汉高帝和张子房分封诸侯王的事情。考生可概括表达为: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

8、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

9、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全唐文,有删改)【注】筐篚:竹制器物。篲帚:扫帚。菶茸荟郁:草木杂乱茂盛。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本固,固以树德 本:根。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C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遗留。D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体验、体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贻”:赠给。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指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贤之于众庶 众庶:凡俗、普通的人。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材:被砍割剩下的竹子。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长者:年岁高的人。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斯:这,代“白居易暂住的东亭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长者”:此指德行高尚的人,这里指关相国。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又送给他人的遭遇。B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

11、证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于文无据。文中没有写到作者把竹子送人的情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3)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答案】(1)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2)第二天,我走到亭的东南角。(3)竹子那依恋的样子、欣喜的样子,好像有一种感激知己知遇的情感啊。【参考译文】竹子像有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竹根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刚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

12、偏倚的人。竹心空虚,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贞元十九年春天,我凭借书判拔萃科考取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才开始在长安访求借住的地方,寻得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家宅第的东亭住了下来。第二天,我走到亭的东南角,看到这里一丛丛的竹子,枝叶枯萎憔悴,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向关家还活着的老人询问,他说:这是相国亲手培植的。自从相国逝去,其他人借住这里,于是编制竹器的人砍伐它们,制作扫帚的人剪折它们,现在被砍割剩下

13、的竹子高不过八尺,数目不满一百了。又有普通的草木夹杂生长在它们中间,草木杂乱茂盛,都有了铲除掉竹子的想法。我叹惜它们曾经过德行高尚人的亲手培植,却被庸俗之人的眼睛轻贱地看待,它们虽然被削剪摧残成这样,竹子的本性却还保有。于是就铲除茂盛的杂草,扫除满地肮脏的粪土,疏松竹子间的泥土,再将竹子根部的土封培起来,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件事情。因为这样,太阳出来时就有清凉的竹阴,风儿吹过竹子就会发出清新悦耳的声音。竹子那依恋的样子、欣喜的样子,好像有一种感激知己知遇的情感啊。可叹啊!竹子是植物,跟人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它有和贤能的人相似的地方,而有修养的人懂得爱护怜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那些真正贤能的人

14、呢?然而竹子对于一般的草木,如同贤能的人对于凡俗普通的人。唉!竹子不能自己从一般草木中区别、超越出来,只有人才能赏识它们。贤能的人也不能自己从凡俗人中区别、超越出来,只有善于运用贤能的人才能赏识选拔他们。所以写作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墙壁上,以此赠送给在我之后住在这里的人,也是想用这让现在有用人权力的当政者知道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答秦太虚书苏 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