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998732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荷塘月色(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荷塘月色(课时2)1文体知识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2解释下列词语。幽僻: 蓊蓊郁郁:弥望: 袅娜: 脉脉: 风致: 一例: 斑驳: 丰姿: 幽僻:幽深、僻静。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弥望:满眼。弥,满。袅娜:柔美的样子。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风致:美的姿态。一

2、例:一律。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1课文第7段至结尾主要写故乡江南的古人采莲的活动,你觉得这些内容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有关系吗?为什么?有关系。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想家,想起以往的快乐。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游荷塘时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而由荷塘、荷花忆起故乡古代的采莲盛况,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怀念,而这些内容也可以进一步缓解现实造成的苦闷彷徨的心情。2作者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 采莲赋是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说明作者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

3、写采莲女则为的是思恋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情景形成对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自然将思绪拉回到现实。 总之,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3作者描写的荷塘美景中寄寓着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作者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与苦闷。通过对荷塘美景的描绘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1下列各组词语

4、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僻 诅咒 没精打彩 历尽沧桑 B弥望 斑驳 专心至志 小心翼翼 C寂莫 缥缈 蓊蓊郁郁 游目骋怀 D嬉游 坐落 豁然开朗 迥然不同 2下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脉脉:拟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 宛然:仿佛 倩影:美丽的影子 B袅娜:轻盈的样子 风致:美的姿态 弥望:满眼 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C妖童媛女:艳丽的少男 和美貌的少女 尔其:那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羽杯:酒杯 D迁延顾步: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 斑驳:明暗不一 敛裾:提一提衣裳 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5、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4下列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思想上充满着苦闷和彷徨。B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来自于荷塘月色的无边美景使作者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C作者在文中始终都流露出既苦闷又幻想超脱的矛盾心理。D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文中作者主要的思想倾向。5对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

6、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6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一段话,使前后两段话语意相关、句式整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你是否总幻想着乘一叶扁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气,那股清香已让你沉醉。7余光中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中写道:“朱自清散文里的意象,除了好用明喻而趋于浅显外,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好用女性意象。这些女性意象实在不高明,往往还有反作用,会引起庸俗的联想。”你认为余光中说的有道理吗?

7、说说自己的观点。(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

8、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1对西洲曲一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是北朝乐府中的名篇。B诗中采用了夸张、顶真、比喻、借代多种修辞方法。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为的是描写莲花高过人头,莲子清如水的特点。D此诗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情思缠绵宛转,音节和谐流畅。2阅读课文,从下列两个方面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作用。(1)从结构上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从贯穿全文的感情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忽

9、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4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是否多余? 5本文描写的景物色调有什么特点?你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写作时间推断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的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故乡的荷塘覃力维记忆深处,故乡屋前的荷塘,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荷塘就在老屋门前不远处。荷塘原本不是荷塘,只是一个被人遗忘而水质浑浊的小水塘。那年初春,当了一辈子“泥腿子”的父亲见空塘留着可惜,便撩起裤脚下到冰冷的塘水里,栽下了几颗藕芽。当晚,父亲高兴不已。他春风满面,对我们说:“没多久,咱们就可以赏荷了!”从此,我每天都徘徊在小水塘边。随着

10、几场春雷滚过,温情的春雨慢慢滋润着水塘。这时,藕芽悄悄地从水中伸出尖尖的角,粗的露出拇指般的头,细的如蚯蚓伸出的脑袋。一只只红色的蜻蜓闻风而动,不时停留栖立在小荷尖角上。它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摆动几下翅膀。不多久,小荷绽开了一片片新叶,浮在水面的,像一面淡绿的明镜,撑出水面的,就像一把小伞。到了夏天,正值赏荷时节。每每一大早,我与父亲便赶到荷塘边。见塘里撑起的绿伞逐渐多起来,一把比一把大,一把比一把绿。塘里到处一片碧绿,仿佛一座绿色小丘。放眼望去,塘中碧绿的叶子丛中,伸出了一朵朵荷花。那些含苞未开的,像是要熟的红桃;而那刚刚绽开的,宛如美女抿嘴含笑;完全绽开的,俨然新娘盈盈的笑脸。柔风拂过,吹

11、得荷叶沙沙作响。那些亭亭玉立的荷花,婆娑起舞,引得岸上的人们啧啧称赞,如痴如醉。下雨的时候,荷塘景色更迷人。黄豆般大小的雨点打得荷叶啪啪响,好比雨打芭蕉般悦耳。一滴滴雨点落在荷叶上,有如“大珠小珠”之妙;偌大的荷叶间,亮晶晶的银珠滚个不停,连成一片,倾泻而下,堪称“青玉盘中泻水银”。而当雨过天晴,清风徐来,荷塘一片清新,到处一派“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之景致。最动人的时刻,还在夜里。明月高挂之时,月光给荷叶镶上了道道银边。皎洁月光下,那一环环“银轮”泛出银光,异常醒目;还有那闪闪发光的萤火虫,如同流星雨似的洒满荷塘。在斑驳荷叶间栖息的青蛙,这时呱呱地吟唱着,欢声委婉悦耳。就连岸上的“纺织娘”

12、也闲不住地凑着和乐。到了深夜,荷塘渐渐静了。偶尔在月落乌啼的时候,会听到夜宿荷塘的水鸟发出叽叽的爱恋声如今,久居城里的我很难见到荷塘了。而故乡屋前的荷塘也早已不见踪影。然而,我却时时梦见父亲的荷塘。当年父亲曾播撒希望的荷塘,如今盛满的不仅仅是我人生沉甸甸的乡思。(有删改)1文章标题是“故乡的荷塘”,第段却插入了对父亲种藕的叙述。这一段是否多余?为什么?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3第段是对夜间荷塘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此段加以赏析。【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湖 殇熊久红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我说

13、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

14、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片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