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96095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区NO12第十章居住区技术经济分析小(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第十章:居住区规划指标与规划设计成果,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注: 必要指标; 选用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下表。,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4,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5,一、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性规定,根据2002年版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002)的规定: 1规划总用地范围的确定 (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

2、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他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2019/7/5,住区规划原理,6,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7,2住宅底层为公共服务设施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的确定: (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 (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8,3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 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2019/7/5,居住区规划原

3、理,9,二、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0,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 居住区配建的各级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应该与居住区的人口规模相适应,同时应该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其项目的设置及面积的确定应以表1015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 千人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它用于总体上保证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包括容量与空间。 千人分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它用于总体上保证居住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

4、求,包括容量与空间。,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1,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商业服务设施项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根据居民的特征(包括职业、收入、习惯、爱好等)及其需求,根据不同的地方特点,根据设施自身的经营效益,商业服务设施设置的项目会按照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但供其建设、调整与发展的空间必须予以满足,以保证居民的方便使用,这也是我国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指标从千人指标改变为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的主要原因。,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3,附表A.0.3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4,2019/7/5,

5、居住区规划原理,15,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6,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7,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8,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19,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0,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1,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2,四、居住面积指标,(一)人口密度 1、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2、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3,(二)住宅建筑套密度 1、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2

6、、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4,(三)建筑密度 1、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2、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主要因素是住宅建筑的层数和日照间距,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5,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应超过表5.0.6-1的规定,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6,(四)建筑面积密度 1、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与居住区用地(万m)的比

7、值表示。 2、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 3、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7,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宜超过表5.0.6-2的规定。,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8,五、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主要反映在空地率、绿地率和停车率等指标上。 (一)空地率 与住宅环境最密切的是住宅周围的空地率,习惯上以住宅建筑净密度来反映即以住宅用地为单位1,空地率1一住宅建筑净密度。 居住区的空地率习惯上以建筑毛密度反映, 即居住区的空地率1一建筑(毛)密度。 住宅建筑净密度和建筑毛密度越低

8、,其对应的空地率就越高,为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用地条件。,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29,(二)绿地率 绿地率是反映居住区内可绿化的土地比率。它主要控制和体现着居住区在生态和绿化方面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居住区在绿化景观方面的潜力。 绿地率在新区建设中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时不宜低于25。 绿地率的计算公式为: 绿地率总绿地面积居住用地面积(),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0,1绿地内容 居住区内绿地包括: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他

9、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1,A: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 B:距房屋墙脚15m。 C: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墙脚。 (3)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2 . 绿地面积的确定 (1)公共绿地面积确定。 (2)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届应符合以下规定:,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3,(三)停车率 居住区的停车包括两项:居民汽车停车位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公共停车位 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停车率

10、不应小于10(普通标准居住区一般为30一50) 地面停车率: 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4,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5,(四)其他指标 拆建比: 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6,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建设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选址定位、估算指标、拟定规划结构与布局形式、拟定各构成用地布置方式及类型、拟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拟

11、定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等。,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7,具体的规划设计图纸成果,包括现状及规划分析图、规划编制图、工程规划方案图以及形态规划设计意向图等。 1分析图 (1)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包括人工地物、植被、毗邻关系、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等。 (2)基地地形分析图: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 (3)规划设计分析图:包括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系统、公建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分析。,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8,2规划设计图 (1)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包括各项用地布置、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公建设施布置及居住区中心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停车设施以及景

12、观及绿化布置等。 (2)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包括各类型住宅平、立面图、主要公建平、立面图等。,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39,3工程规划设计图 (1)竖向规划设计图:包括道路竖向、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定位、室外土石方工程、地面排水。 (2)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包括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的布置,在采暖区还应增设供热管线。,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40,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和模型 (1)全区鸟瞰或轴测图 (2)主要街景立面图 (3)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节点平、立、透视图。,2019/7/5,居住区规划原理,41,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1)规划设计说明: 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任务要求、基地现状、自然地理、地质、人文条件; 规划设计意图、特点、问题、方法等。 (2)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面积、容积率、密度、绿地率、停车数量、层数等综合指标; 公建配套设施项目指标; 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算等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