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89446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第七章节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农产品市场与流通,第一节 农产品市场,农村金融市场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农(用)地市场 农村劳动力市场 农产品市场,农业关联市场(农业市场)的分类,一、农产品市场概念 1、狭义 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场所 传统市场 定期市场:墟、集、场 不定期市场:市、市井 地点:埠、市、圩,2、广义 农产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的总和 包括:具体农产品市场 交换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交换规则与交换方式 人们在交换中的地位、联系 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 宏观调控,1. 生产季节性:(价格波动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有效储藏等) 2. 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品质确保困难、品质的地域特征、有效供给 3. 易腐性:有机物-易腐品;

2、时间的重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关联;购买量受限制 4. 品质差异性:分级与选别 5. 粗重性 6. 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弹性不同,二 农产品特点,三、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1、地域性 产地市场-自然条件 销地市场-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 2、季节性 3、分散性-“大众生产,大众消费” 4、基础性 5、波动性 6、近似完全竞争市场,第二节 农产品市场体系 一、初级集市市场 乡村集市市场、集镇市场 农村集贸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如三天或五天等),一定地点,周边农村居民聚集进行产品交换的场所.它是分散的千家万户广大农民衔接生产和交换,节约交易成本的基本形式,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特殊形式集贸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是

3、主要进行农副产品零售交易的场所,是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是零售市场的一种形式(直销),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造就了一大批务工经商人才。 扩大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利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 加快了城镇建设, 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二、农产品零售市场 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农产品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经济关系。,农产品零售市场内涵,零售市场的供给是由批发市场的供给延伸而来的, 是引申供给。而需求是代表消费者的购买,是一种原 始需求。,S

4、,D,P,Q,O,零售阶段成本较高,经营风险比较大,利润率也较高。,零售市场(retail market),图5-3 零售市场价格决定,农产品零售市场主要特点,(1)市场辐射范围较小,多限于周围的消费并与中 心集散市场接近; (2)交易方式主要是现货交易,交易数量小; (3)在农贸市场上,小批发商业和小零售商业是这 类市场的主要供应者,部分农产品是生产者直 接在市场销售,这类农产品主要是鲜活农产品。 (4)在超市中,农产品及食品的连锁、配送是其供货 的基本形式,市场上出售已加工的农产品为主, 当然也有鲜活农产品。 (5)农产品价格高于产地市场和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新形式超市,超市、连锁、配送

5、 成为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超市、连锁、配送 将更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声誉和产品质量 超市、连锁、配送 有利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 超市、连锁、配送 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超级市场supermarket, 简称超市,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主要的商业零售组织形式。 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 在我国,超级市场被引入始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

6、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是一种经营模式。,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三、农产品产地收购与批发市场 产地市场(farm market) -集中农民出售其产品的市场为产地市场,是 农产品集中起运的场所,是农民与商人交易的场所。 -产地的供给为原始供给(primary supply) -产地的需求为引申需求(derived demand),在产地收购市场,每笔交易量有限,故多采用议价方式。 产地市场的供需

7、曲线及价格决定,P,O,Q,S,D,E,批发市场是供商人从事批发业务的市场,是商人之间的交易市场,商人在市场取得的商品为转售之用,而不是最终消费。 批发市场特点: 1) 批量大,规模大; 2) 买卖双方均为商人; 3) 实质上的价格决定场所; 4) 商品回转率快,利润率比较低; 5) 位置选择不如零售市场严厉。,四、农产品销地收购与批发市场 (中心集散市场),批发市场的供给是由产地市场的供给延伸 而来的,而需求是由零售市场的需求延伸而来 的。故其供需曲线是引申供给与引申需求。,S,D,P,O,Q,批发市场的供需曲线及价格决定,在国际粮油市场,有简称“ABCD”国际四大粮商的说法, 美国的ADM

8、(ArcherDanielsMidland)、 美国的邦吉(Bunge)、 美国的嘉吉(Cargill) 法国的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四大粮商均属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垄断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对全世界粮食的进出口买卖、食品的制造与包装以及价格的制定等具有重大影响力。,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型: (1)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分为: 中央批发市场,又称国家级批发市场 ;地方批 发市场,又称区域性批发市场 ;自由批发市场 (2)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范围大小可分为: 综合性批发市场 ;专业性批发市场 (3)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域特点可分为: 产地批发市场 ;中转

9、地批发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 (4)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时间可分为: 常年性批发市场 ;季节性批发市场,1.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农产品批发市场影响和辐射半径逐渐扩大 3.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4.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 5.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和运作方式不断创新 6.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服务取得新进展 北京新发地、北京八里桥、南京白云亭、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发展:,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1)美国式的农产品直销制度 主要表现为批发市场的部分功能被产销一体化所代替 (2)日本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拍卖制度 主要标志是批发市场向拍卖制发展,从布局上看

10、:批发市场盲目建设,缺乏整体统一布局和统筹规划 从形式上看:重销地市场,轻产地市场建设 从管理上看:市场管理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条块分割严重 从网络建设上看:信息传递滞后,网络利用率低,对外辐射能力弱,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农产品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场所,是多种期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组织化和高度规范化的市场形式。既是现货市场的延伸,又是市场的又一个高级发展阶段。 从组织结构上看,广义上的期货市场包括期货交易所、结算所或结算公司、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员;狭义上的期货市场仅指期货交易所。,上海

11、期货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形成公正价格; (2)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 (3)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 (4)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5)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6)吸引投机资本; (7)资源合理配置机能; (8)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模式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 零售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在三级市场间的决定顺序

12、 产地市场 批发市场 零售市场,A,B,C,D,E,F,A:生产者 B:集货商 C:批发商 D:零批商 E:零售商 F:消费者,农产品的流通,在表中的产业都是与农业有直接关系的,将这些与农业有直接关联的产业的全体称为农业关联产业(agribusiness)。 如果将商品的买卖看成是一条河流,农业生产资料产业可称为上游产业(川上产业 upstream industry),食品产业可称为下游产业(川下产业downstream industry),解读,第二节 农村市场 一、概念 1、 农村市场以农村为范围的商品流通领域。农村是城市工业所生产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市场,同时也向城市供应各种农产品。 农村

13、市场,是指主要面向农村居民销售的县及县以下市场. 2、农村市场体系 主要是指商品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不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二、农村市场的特点 1、消费崇尚节俭 购物偏好低价 农民的消费具有很显著的低价偏好性。 在其消费能力内,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都非常高。尤其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更是如此。,2、货币收入不高 消费讲究实用 农民人均货币收入很少,持久性货币收入更少。这对农民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谨慎性货币需求特别强烈,大都以零存整用,集中钱财办大事的心理去支配自己的纯收入。 实用型必需品消费占较大比例,奢侈品的

14、消费支出较少,货比三家的购物心态典型,冲动型消费少。,3、日常消费比较分散 重点消费颇多集中 农民的消费日常的生活消费比较分散,大量的非日常生活消费都比较集中。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是低水平的和较多依赖自给自足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占农民消费支出的较大比例,而且更为市场化。 农民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集中性。一般可分为三个集中消费期: 一是农作物的收种时期 二是春节消费期。 三是农户家庭的婚丧嫁娶的消费。,4、消费预期稳定 市场增长平稳 1).消费水平较低,消费市场的潜力大。 2)自给性消费占较大比重。 我国农民的生活消费中,有30%的消费属于自给性消费,其中食品消费中有将近一半是自给性消

15、费,约有70%的粮食作物是自产自销的。,5、血缘地缘关系密切 消费示范效应显著 我国农民的宗法、亲情观念较重,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地缘关系为形式的联系非常紧密、牢固,信息传递极为迅速,而且影响力较大。 群众的口碑 西方营销理论中有一种关系营销理论,我们多把这种理论解释为建立和客户的良好关系 人们把当今时代称之为关系营销时代。,6、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育不健全 交易场所、环境条件、秩序、假冒伪劣产品等等 7、分布广泛,联结城乡,三、农村市场状况 1,惠农政策大大增强了农民的购买力。 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对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农村消费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16、 为了改变农村消费在总体上仍“不方便,不安全和不实惠”的现状,商务部从2005年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和“双百”工程。通过这两项工程的实施,努力消除消费品流通瓶颈障碍,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由此也为拉动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新的动力 出台更为严厉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措施,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还农民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万村千乡工程”, 力争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主要措施是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乡镇级“农家店”原则上以批零结合的综合服务为主,鼓励其从事农资、日用小商品的批发与零售经营,以及政策允许的农副产品购销业务等。村级“农家店”以零售服务为主。 “双百工程” 一是重点改造100家大型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是着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