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虫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实验五杂粮害虫形态识别及其危害状识别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80MB
约49页
文档ID:91989252
农虫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实验五杂粮害虫形态识别及其危害状识别_第1页
1/49

农业昆虫实验,实验五 杂粮害虫形态识别及其危害状识别,第一部分 杂粮害虫及其危害状识别 概 述 杂粮主要包括玉米、高粱、谷子、甘薯等作物其上发生的害虫主要有:,随着杂粮不同生育期,害虫发生的类群有所不同: 1、播种至小苗期(*为重点讲授的害虫): 地下害虫(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 玉米蓟马*、灰飞虱(局部) 2、拔节期至穗期至成熟期: 食心虫(玉米螟**、粟灰螟*、高粱条螟*、桃蛀螟); 黏虫*; 蚜虫(玉米蚜、高粱蚜); 害螨类(截形叶螨、朱砂叶螨); 甘薯天蛾*(局部);甘薯麦蛾 其它害虫如棉铃虫(棉花害虫中讲授)、甜菜夜蛾(蔬菜害虫中讲授)、灯蛾类等一、玉 米 螟,(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在我国有两种, 1、分布于新疆、宁夏的为: 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is (Hübner) 2、其它地区则为: 亚洲(东方)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它主要危害玉米,其次是谷子、高粱、棉花、大麻、豆类及生姜等多种蔬菜,是禾谷类杂粮,特别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俗称玉米钻心虫,它常与谷子钻心虫粟灰螟,高粱钻心虫高粱条螟,桃子钻心虫桃蛀螟混合发生。

以幼虫蛀食禾谷类寄主的心叶、雄穗和穗轴、茎秆、雌穗嫩粒或穗轴,而使之大幅度减产二)形态特征及其危害状,图 1 玉 米 螟,成虫 体长10~14mm,雄蛾黄褐色前翅有波纹状的内横线和外横线,均暗褐色,两线之间淡褐色,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1个褐色斑纹,近外缘有黄褐色带雌蛾体长13~15mm,体色较淡 卵 长约1mm,宽约0.8mm,椭圆形,扁平,略有光泽卵块常20~60粒呈鱼鳞状排列初产时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半透明孵化前,卵粒中央呈现黑点幼虫 老熟时体长20~30mm,头、前胸背板深棕色,体黄白至淡红褐色,体背有3条褐色纵线具圆形毛片,中、后胸背面各有4个,排成1横列,其上各生2根细毛腹部第1~8节各有2列横排的圆形毛片,前4个、后2个,其上各生1根细毛,其中中央4个梯形排列腹足趾钩为3序缺环式 蛹 体长15~18mm,纺锤形,黄褐至红褐色尾部有褐色钩刺5~8根图2 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1.雄成虫 2.雌成虫 3.卵块 4.近孵化卵块 5.幼虫 6、7.幼虫腹部第2节背面和侧面观 8.雄蛹腹面 9、10.雌、雄蛹腹部末端,图3 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图4 在其它重要寄主作物上的危害状,谷子茎秆,在豆秆里,在棉秆里,在棉桃里,二、粟灰螟、高粱条螟及桃蛀螟 (一)分布与危害 粟灰螟又名谷子钻心虫、甘蔗二点螟等,几乎遍及东部大半个中国。

幼虫钻蛀谷苗和成株茎秆,造成枯心苗或白穗而减产 高粱条螟又名高粱钻心虫,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幼虫危害似玉米螟 桃蛀螟分布全国,幼虫钻蛀桃、板栗、葵花等果实,也钻蛀玉米秸秆和玉米雌穗(棒) 它们会同玉米螟4种钻心虫常混合发生,而且不同年份和地区各占比例不同二)形态特征: 1、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 成虫 体长8.5~10mm,体及前翅黄褐色前翅近长方形,中室端部有1个暗灰色小点,缘翅有7个并列的小黑点后翅灰白色,外缘淡褐色 卵 椭圆形扁平,平均0.8mm×0.65mm卵面有微细网状纹常数粒至数十粒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幼虫 老熟时体长20~30mm,头、前胸背板深棕色,体黄白至淡红褐色,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具圆形毛片,中、后胸背面各有4个,排成1横列,其上各生2根细毛腹部第1~8节各有2列横排的圆形毛片,前4个、后2个,其上各生1根细毛,其中中央4个呈梯形排列腹足趾钩为3序缺环式 蛹 体长15~18mm,纺锤形,黄褐至红褐色尾部有褐色钩刺5~8根图5 粟灰螟成虫、幼虫、蛹,被害的谷苗苦心苗,被钻蛀的谷子茎秆,图6 粟灰螟,2、高粱条螟Proceras venosata (Wallker) 成虫 体长10~15mm,翅展24~34mm。

体背及前翅灰黄色前翅顶角尖锐,其下部略向内凹;翅面有近20条黑褐色纵条纹,中室外有1个小黑点;外缘脉间有排成直线的7个小黑点后翅色较淡无斑纹 卵 椭圆形扁平,初产乳白色,后变深黄色,表面有细微的龟甲状纹数粒至数十粒卵成双行排成“人”字形卵块幼虫 老熟时体长20~30mm,乳白色至淡黄色;夏型幼虫胸腹部背面有4条淡紫色纵线,腹部各节背面分别有6个赤褐色毛片,其中前缘有4个,椭圆形;后缘2个,长圆形其中,中部的4个毛片排列成正方形冬型幼虫毛片颜色消失,体背出现4条明显淡紫褐色纵带纹,腹面白色腹足趾钩为3序缺环式 蛹 体长12~16mm,纺锤形腹部第5~7节背面前缘有深褐色不规则网状纹,末节端较钝,有2对尖锐小突起图7 高粱条螟,3、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展示) 成虫 体长9~14㎜,翅展26㎜,全体橙黄色,前翅散生25或26个黑斑,后翅有14或15个黑斑 卵 椭圆形,长0.6~0.7㎜初产乳白色,孵化前红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2~26㎜头褐色,胸背暗红色中、后胸及1~8腹节各有褐色毛片8个,排成2列:前列6个,后列2个,其中中部4个排成梯形。

蛹 淡褐色,体长13㎜,第1至第7腹节背面各有2列突起线,其上着生刺1列图8 桃蛀螟危害高粱和板栗果实,图9 桃蛀螟,幼虫正在危害棉花桃,白斑花金龟和桃蛀螟危害向日葵,桃蛀螟的卵、幼虫危害高粱,三、黏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或 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英文名称:oriental armyworm,又名东方粘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虫、行军虫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粘虫的近缘种我国记载有60多种,其中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 (Moore)、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 (Duponchel)在南方各地常与粘虫混合发生,但多以粘虫为主,在北方可见到其它粘虫,但数量较少;新疆谷粘虫Leucania zeae Duponchel主要发生在新疆一带一)分布与危害 分布世界东半球 食性较杂,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1、2龄剥食叶肉成窗斑,3~6龄将叶片咬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糜子、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和黑麦草、三叶草、各种草坪等,也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

大发生时取食豆类、花生、麻类、烟草、桃、梨、苹果、柑桔、柳、榆、白菜、辣椒、草莓、万寿菊、苜蓿等经济作物和林果、花卉,但这些植物对幼虫发育有不良影响 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据考证我国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猖獗危害,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而且幼虫成群结队迁移二)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15~20mm,灰褐色或淡黄褐色,雄虫较雌虫色浓前翅中央近前缘处有2个淡黄色园斑,其中外侧斑下方有1个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小黑斑;自顶角斜向后缘伸出1条暗色斜线,到达翅中部即成点线,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 卵 呈馒头形,稍带光泽,直径约0.5mm表面具6角形有规则的网状脊纹卵粒单层排列成行,常产于叶鞘缝内或枯卷叶内,在谷子和水稻叶片尖端产卵时,则常常成卵棒二)形态特征,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40mm体色随环境和密度多变:头红褐色,颅中沟及蜕裂线两侧有粗棕褐色的纹,呈“八”字形,两侧有褐色网纹胴部背中线白色,边缘镶细黑线,两侧各有2条红褐色纵条纹,两纵线间均有灰白色纵行细纹腹面污黄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斑趾钩单序半环形 蛹 体长18~22mm,红褐色腹部第5、6、7节背板前缘有横列的马蹄形刻点;腹末端 有1对臀棘,其两旁各生2对细而短的钩状刺。

图10 黏虫,图11 粘虫生活史图,四、粟穗螟Mampava bipunctella Ragonot,(一)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辽宁、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以幼虫危害谷子、高粱、黍子等,在谷穗上吐丝,在其中危害谷粒,并将食空的糠皮、残粒连缀在一起从子粒将要成熟起一直危害到收获四、粟穗螟Mampava bipunctella Ragonot,(二)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7~11mm,翅展21-27mm,体、前翅黄白色略带红色,前翅中室中央及端部各生1个黑点,外缘稍圆形,并横列5个小黑点;后翅白色,半透明无斑点 卵 长0.5mm,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至灰褐色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约20mm,蜡黄色,胸部、腹部背面生浅红褐色纵纹2条,第八腹节气门上方有1黄褐色骨化环腹足趾钩为双序环式 蛹 长10~12mm,长纺锤形,黄褐色稍红,腹部第1~7节背中央有1条纵隆线,第8节有1条横隆线,腹端平截状,无臀刺图12 粟穗螟及其危害状,五、玉米蓟马及其危害玉米苗症状(简讲),图13 被害苗和叶片,1、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分布】 我国北方地区。

玉米叶片被害后呈现银色灰斑,严重时苗期叶片纵卷呈牛尾状,甚至尖端枯萎,尤其以麦地套种的玉米受害较重 【形态】 雌成虫 体长1.0~1.2mm,暗黄色,但胸部有不定形的暗灰色斑;腹部背片较暗触角8节,第6节有1淡斜环前胸无长鬃前翅灰黄色,翅鬃比较微小,前翅前缘鬃21根,前脉基部鬃8~10根,端鬃2根,后脉鬃7~8根雌虫又有短翅型 雄成虫 尚无发现2、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Uzel) 在各玉米产区均有分布,可为害玉米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以成虫和老虫群体锉吸寄主汁液 【形态】 雌成虫 体长1.3~1.4mm,体灰褐色至黑褐色,头部在复眼前略呈角状突出触角8节,第一、第二节深棕色,第三、第四节黄色,第6节无淡斜环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有4根长鬃毛,排列连续前翅翅鬃通常较强大 雄成虫 体长0.9毫米,与雌虫相似,体色灰黄图14 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Muller) 1.雌成虫 2.头及前胸 3.触角 4.前翅 5.成虫腹部 6.二龄若虫 7.触角 8.腹部8~9节 9.刚毛,图15 禾蓟马,,,六、蚜虫类 (简讲) 1、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分布与危害】该蚜几遍全国和全世界。

成、若蚜集中心叶、嫩穗等处刺吸汁液,危害玉米、高粱、粟、麦类等禾本科植物,但以玉米为主被害玉米营养匮乏,生长衰弱,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面,影响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 体长2.1mm,深绿色,附肢黑色触角为体长的40%,腹管长筒状,端部收缩,为尾片的1.5倍,尾片圆锥状,中部略收缩,有曲毛4或5根有翅孤雌蚜 体长2.1mm,深绿色腹管前斑与后斑融合围绕在腹管周围,腹部第6、7节有背中横带触角长为体长的53%,第3节有小圆形次生感觉圈12~19个,分散于全长,第4节1~5个,第5节0~2个1.有翅孤雌胎生成蚜;2.无翅孤雌胎生成蚜;3.无翅蚜触角;4.有翅蚜触角第3节;5.有翅蚜尾片;6.有翅蚜腹管,图16 玉米蚜,图17 玉米蚜,2、高粱蚜 图18 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Zhang)——长鞭蚜属:体黄色至黄绿色,腹管顶端有缘突,腹管长度为尾片的82%喙末节长度为后足跗节第2节长度的85%并有刚毛4对尾片毛8~16根有翅孤雌蚜尾片毛5~9根 寄主:高粱、甘蔗、狄草等3、秋四脉绵蚜(展示) 图19 秋四脉绵蚜在榆树叶片上的危害状(虫瘿),图20 秋四脉绵蚜,高粱根部的蚜虫,七、截形叶螨、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展示),玉米叶被害状,截形叶螨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