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85695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节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劳动经济学 Labor Economics,赵显洲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2,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3,2.1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派生需求原理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4,2.1.1派生需求原理,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2、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劳动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需求。 厂商对生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的特点,即“共同性”。,5,2.1.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6,(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含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即:Q = f(L,K),它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

3、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7,(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实事上,这种长短期的简单划分是不现实,原因如下:一是不同生产要素是以不同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二是来自某一生产要素的服务流以不同的比例变化的;三是某一特定要素变化的速度在不同的时点可能不同 所以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先假设: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各投入要素都是同质的;劳动在短期内变化,资本在长期内变化,技

4、术则在超长的时期内变化,然后我们在逐步放宽假设。,8,(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 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 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9,(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 非正式制度,即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潜在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惯等。,10,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只有接受和服从国家劳动计划的义务,没有自主决定劳动用工的权利,它们无法严格按

5、照企业技术特征的要求来确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结构,也无法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严格按效率原则裁减职工。 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劳动用工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自主行为。但也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制度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最低劳动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 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11,2.2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本节试图构建一个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劳动需求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推导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

6、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 当然,我们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是假设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而且把制度作为外生变量不列在分析之中。,12,2.2.1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相等。 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企业收益函数:R(Q)=Q P,Q为产量,P为产品价格(完全竞争条件下P为常数),而产量又是生产要素的函数,Q=

7、Q(L)(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内只能变动的生产要素是劳动L)企业收益函数可表示为:R(L)=Q (L) P 产品的边际收益为:MR=P(对Q求导)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MP P(其中,MP为劳动的边际产品,Q(L)对L求导) 由于MP是L的函数,且随L的增加而递减,因而VMP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直线(如下页图所示),13,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 企业成本函数:C= C(Q),而 Q=Q(L),则C=WL (其中W为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W为常数) C=WL 两边对L求导得“边际成本”为W 公式表示为:VMP W或MPP=W 即:企

8、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劳动要素时实现了条件“VMP W或MPP=W”,那么企业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劳动的数量就是最优的数量。 上述条件用数学方法推导时更为简单:企业的利润函数为:(L)=PQ(L)-WL,这个函数的拉格朗日最大化条件是:d (L) / d L=P d Q(L)/d L W=0,即:VMP=PMP=W,14,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函数就是反映劳动需求数量与劳动价格之间关系的代数式,因而上文推导的结论VMP=MPP=W即为劳动需求函数,或者可以写得再明白一些:MP(L)P=W,那么劳动需求曲线是什么形状呢?结论是: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内的

9、劳动需求曲线与VMP曲线完全重合。分析如下:,15,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L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企业短期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重合,并向右下方倾斜。 这个结论成立有两个潜在的假设条件:一是劳动价格变化时,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变;二是劳动价格变化时,产品的价格不变(当劳动价格变化时,企业内没有生产要素的替代,或者企业生产的技术系数是固定生产系数时,边际产品曲线不变;当劳动力价格变动时,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没有跟进变动,这样,整个产品市场上的产量,从而产品的价格就不会变动),1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整个市场

10、在短期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调整后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所有企业调整后的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叫行业调整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原来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整个行业跟进调整时,单个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调整:WL总 Q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PMPP 水平加总dm得劳动力的行业需求曲线,17,2.2.2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在分析长期劳动需求时,企业对劳动价格变化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为更好地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我们引入两个重要概念: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1)等产量线(Isoquant)

11、 假设一个企业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来生产食物,下表给出了不同投入品组合下可得到的产出。,18,表的最上一行为劳动投入,最左一列为资本投入,表中的数据表示在一个时期内相应的劳动与资本投入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出。横向上的数据表示在资本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产量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增加;纵向上的数据表示在劳动投入一下的条件下,产量随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在几何上,包含在上表中的信息可以用等产量线表示。所谓等产量线就是:由生产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组合形成的曲线。 在下图中画出了三条等产量线:,等产量线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因为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为正,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

12、的增加,另一种要素必定要减少; 位置较高的等产量线具有较高的产量;因为当两种投入要素都增加或至少有一要素增加时,产量必定会提高; 等产量线是连续的;因为我们假设企业有无限多种生产技术;,19,等产量线没有常数斜率,左边较陡直,右边较平坦。这表明了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一种投品与另一种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我们把除去负号后的等产量线的斜率称做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这个概念的含义是: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多投入一单位劳动,可以减少的资本投入量,表达公式为:MRTS=K/L 当我们用边际技术替代率这个概念来重新表述等产量线的第个特征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在等产量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变小。 M

13、RTS之所以不断减小,与要素投入的报酬递减规律有关,例如:当劳动投入增加时,增加的产量为“MPL L”,同样,资本减少时,减少的产量为“MPK K”,要想保持产出不变,必定有: MPL L MPK K=0,整理得: MPL/MPK = K/L=MRTS,这个式子告诉我们,沿着等产量线,不断用劳动替代资本,资本的边际产出不断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出不断下降,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值就越来越小,20,(2)等成本线(Isocost line) 如果企业在选择产量时没有任何约束,那么任何厂商都会把产量选在尽可能高的等产量线上,以求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利润。实际上,任何厂商可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产量的

14、选择总要受到成本的限止。 成本函数为:C=wL+rK,成本函数说明:企业的生产成本取决于企业所要购买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L,K)和两种要素的价格(w,r),或者说,成本函数说明:在给定成本和两种要素价格的前提下,企业所能购买的所有两种要素的组合。成本函数用图形表示如下:,右图中我们划出了三条等成本线,C0、C1、C2(C0C1 C2) 把本成函数改写成:K=C/r-(w/r)L,可知等成线的斜率为dk/dL=- (w/r),这表示如果企业放弃1单位的劳动购买(节省w单位的成本),而购买w/r单位的价格为r的资本,企业的总成本不变。,21,(3)投入品选择 企业的投入品选择原则是:产量约束下的

15、成本最小化,或成本约束下的产量最大化。 如上图所示,我们假设企业的想生产Q1的产量,那么企业的最小成本投入是多少呢?C0的资源投入显然不足以到这个产量水平,C2的投入能达到,但显然用得太多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足,只有C1的投入组合既能达到这个产量又没有浪费资源。实事上,任何低于C1成本的资源投入,都不能达到这个产量,任何高于C1的资源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都不足。也就是说只有A点才是成本最小点,或者说只有(K2,L1)才是最佳的要素组合。 A点正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即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在A点的斜率相等:MRTS=K/L= MPL/MPK = w/r,即:MPL/w=MPK/r,这个等式的

16、含义是:无论企业怎样选择要素投入组合,要想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要素组合的选择必须使企业的边际产出所消耗的要素成本相等。,22,(4)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当工资率变化时,企业的要素选择决策如何改变 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 一是规模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