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复习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91983818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交换原理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答:交换设备,传输设 备和用户终端设备2.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答:电路交换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物理连接,分组交换的虚电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逻辑连接,它不同于电路交换中的实际的物理连接,而是通过通信连接上的所有节点保存选路结果和路由连接关系来实现连接。ATM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与分组交换的虚电路相似,它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共同点:它们的通信过程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拆除三个阶段。3. 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答: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

2、长的基本单位,称为帧,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通信,是固定分配带宽。异步时分复用是动态分配带宽,即不固定分配时间片,各路通信按需使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依据信头中的标志(UPI/UCI)来区分是哪路通信的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4.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是什么?答:面向连接: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消息,连接拆除。一旦连接建立,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连接路径传送,且保证信息的有序性。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工作方式的时延小。一旦建立的

3、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无连接工作方式的特点:没有连接建立过程,一边选路一边传送信息。属于同一个通信的信息沿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该路径事先无法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工作方式的时延长。对网络故障不敏感。5. 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完成哪些功能,它所涉及的基本技术有哪些?答:电信交换系统主要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的。信息传送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交换网络完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交换,它实现任意入线与出现的互连,是交换系统的核心部件。接口的功能主要是将进入交换系统的信号转变为交换系统内部

4、所能适应的信号,或者是相反的过程。控制子系统是由处理机及其运行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OAM软件所组成的,是交换系统的指挥中心,交换系统的交换网络,各种借口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是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协调下有条不紊的工作的。交换系统的基本技术有借口技术,互连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6.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都有哪些?答:V类和Z类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机侧接口,A类,B类和C类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其它交换机的接口,是网络侧接口。其中数字接口有用户侧的V类接口和网络侧的A类,B类接口;模拟接口有用户侧的Z类接口和网络侧的C类接口;另外还有网管接口Q3接口。7. 用户电路的BORSCHT七大功能是什么

5、?还有哪些功能在一些特殊应用时会用到?答: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和滤波混合电路,测试。用户电路除了以上七项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主叫号码显示,计费脉冲发送,极性反转等功能。8. 多处理机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主要有三种:功能分担方式,话务分担方式和冗余方式。功能分担方式是该交换机的用户模块,中继模块,音信号模块和中央模块都有自己的处理机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话务分担方式是各模块的用户CPU分别完成对一组用户的用户线的监视时隙的分配,用户接口芯片的驱动以及各模块用户级交换网络的控制等功能。冗余方式是除了正常运行的处理机之外,还配置备用的处理机,当原来正常运行

6、的处理机发生故障时,备用处理机将替代发生故障的处理机继续工作,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9. 程控交换机软件的特点是什么?答:实时性,多任务并发执行,高可靠性。10. 程控交换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完成的功能是什么?答:程控交换软件系统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系统软件主要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又包括 呼叫处理软件,OAM软件和数据库系统。程控交换机的操作系统是交换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呼叫处理软件主要完成呼叫连接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业务流程的控制,它是整个呼叫过程的控制软件。OAM软件是程控交换机用于操作,维护和管理的软件,以保证系统高效,灵活,可靠的运行。数据库系统实现对数据高效,灵活,方便

7、的操作。11. 长途电话网的路由选择原则是什么?答:先选高效直达路由,当高效直达路由忙时,选迂回路由,迂回路由选择顺序为:复话区自下而上选择,在发话区自上而下选择,这样可保证所选路由是到受话方最短的路由。12. 什么是随路信令,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随路信令是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同一通路上传送的信令。基本特征:共路性,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同一通话信道上传送;相关性,信令通道与用户信息通道在时间位置上具有相关性。13. 什么是公共信道信令,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公共信道信令的信令通路和用户信息通路是分离的,信令是在专用的信令通道上传送的。基本特征:分离性,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各自的通信信道上传送;独立性

8、,信令通道和用户信息通道之间不具有 时间位置的关联性,彼此相互独立。14. 信令网是由什么构成?答: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三部分组成。15. 信令网的三种工作方式是什么?答:直联工作方式,准直联工作方式和非直联工作方式16. 中国NO.7信令网的结构是怎样的,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如何?答:我国NO.7信令网采用三级信令结构,即由高等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等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SP及其信令链路组成。长途信令网三级,大中城市本地网二级,其中SP包括电话交换局,ISDN交换局,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等。我国电话网和信号网的对应关系为:HS

9、TP设在C1,C2交换中心,C1和C2长途局直接与HSTP相连,HSTP汇接C1,C2及所属LSTP信令,LSTP设在C3交换中心,同一信令区内长途局应与本区的每对LSTP相连,LSTP汇接C3,C4,C5信令点的信令。17. 信令网中路由选择的原则上什么?答:“最短路径”和“负荷分担”。在定义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时,已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故信令路由的选择的一般原则为:1.首先选择正常路由,当正常路由发生故障时,再选择迂回路由。2.当有多个迂回路由可供选择时,应首先选择第一迂回路由,当第一迂回路由出现故障时,再选第二迂回路由,依此类推。3.在迂回路由中,若有同一等级的多个信令路由时,这多个信令路由

10、之间应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均匀的分担信令业务。18. 试说出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联系与区别?答:虚电路是在DTE-DTE之间建立的虚连接,存在于端到端之间,逻辑信道是DTE-DCE接口或中继线上可分配的资源,存在于点到点之间,一条线路上可以存在多个逻辑信道,一条虚电路是由多个逻辑信道连接而成,每条线路上的逻辑信道是独立的,同一条虚电路在不同的线路上的逻辑信道可不同。逻辑信道上一直存在的,它分为占用和空闲的两种状态,虚电路(不包括永久虚电路)随着信号通信的开始而建立,通信结束就被清除。19. 流量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有哪几种?X.25的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分别采用了哪种流量控制方法,有

11、何不同?答:目的是防止网络阻塞和死锁的发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有:证实法;预约法;许可证法。X.25的数据链路层采用点到点的流量控制,分组层采用点到点和和端到端的流量控制。20. 试从交换功能,协议处理,交换机结构和应用等方面比较分组交换机和基于电路交换的程控交换机的不同点。答:分组交换机由于分组交换数据的突发性,在交换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口可能存在着消息队列,故分组交换机的交换单元需要对信息进行缓冲存储,而基于电路交换就不需要对信息进行缓冲存储。另外分组交换采用的统计时分复用方式,从分组中的相应标识来进行分析并作为选路依据,而电路交换机根据时隙决定选路;分组交换机能完成X.

12、25,X.75等多种协议的处理;电路交换则基于PCM30132路同步时分复用系统;分组交换由交换单元,接口单元和控制单元组成,电路交换机也由这三部分组成,但各个单元的具体构成,完成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是由差别的;分组交换机应用于分组交换网络,而程控交换机应用于电话通信网。21. 简述帧中继和X.25的异同。答:帧中继是在数据链路层上使用简化的方式传递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它与X.25的异同在于:分组交换基于X.25的三层协议,而帧中继的数据传输只涉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协议;帧中继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数据是在彼此分离的逻辑通道上传输的,而X.25的信令分组和数据分组是同一逻辑信道上传输的;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虚电路业务和永久虚电路业务。X.25的分组层为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连接提供分组传输;帧中继和X.25都在数据链路层上传送数据流,且最大单元都是帧。X.25具有有效的流量控制;而帧中继提供拥塞控制和宽带管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