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80749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花卉电子教案第五篇1234单元(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篇 常用专类花卉,学习目标 :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兰科花卉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其园林用途。为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关键概念: 兰科花卉,第1单元 兰科花卉,目标一 概述,一、兰花的含义和类型 广义上的兰花是兰科花卉的总称。兰科植物分布极广,除两级和沙漠外都有分布,但85%集中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园艺上栽培的重要种类,主要有中国兰和洋兰两大类。 中国兰又称国兰、地生兰,是指兰科兰属的少数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寒兰等。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主要原产于亚洲的亚热带,尤其是中国亚热带雨林区。一般花较少,但芳香,花和

2、叶都有观赏价值。 洋兰:是人们对国兰以外兰花的称谓,主要是热带兰。实际上,中国也有热带兰分布。常见栽培的有卡特兰属、蝴蝶兰属、兜兰属、瘤瓣兰属、万代兰属、石斛兰属等。一般花大、色艳,但大多没有香味。以观花为主。热带兰主要观赏其独特的花型,艳丽的色彩。可盆栽观赏,也是优良的切花材料。,从植物形态上兰科植物分为: 地生兰:生长在地上,花序通常直立或斜上生长。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原产的兰花多为此类。中国兰和热带兰中的兜兰属花卉属于此类。 附生兰:生长在树上或石缝中,花序弯曲或下垂。热带地区原产的一些兰花属于此类。 腐生兰:无绿叶,终年寄生在腐烂的植物体上生活。园艺中没有栽培。,二、兰花的生态习性,兰花种

3、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习性差异较大。 1对温度的要求 2对光照的要求 3对水分的要求 4对土壤的要求,三、繁殖栽培要点,兰科植物通常依分株繁殖为主,还可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繁殖。一般3至4年生的植物可以用分株繁殖。组织培养一般以芽为外植体,热带兰中很多种采用此法。栽培时选择排水性和通气性好的栽培基质,地生兰通常以腐质土为好。热带兰通常用苔藓、蕨根类作基质。,目标二 常用兰科花卉,1卡特兰类Cattleya,2大花惠兰类Cymbidium,3蝴蝶兰 Phalaenopsis amabilis,4石斛兰类Dendrobium,5兜兰类 Paphiopedilum,6万带兰Vanda tess

4、elata,7瘤瓣兰属 Oncidium,8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9.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10蕙兰Cymbidium faberi,实训项目:常见兰科花卉的识别,一、实训目的:使学生熟悉兰科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并掌握它们的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特性与园林用途。 二、材料用具:铅笔、笔记本、兰科花卉6种。 三、方法步骤 1.教师现场教学讲解每种花卉的名称、科属、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识别方法、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学生记录。 2.学生分组进行课外活动,复习花卉名称、科属、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四、考核评估

5、: (1)优秀:能正确识别兰科花卉,并能掌握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2)良好:能正确识别兰科花卉,能掌握其观赏特性,基本掌握它们的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技术要点。(3)中等:能正确识别兰科花卉,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4)及格:基本能识别出兰科花卉,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五、作业、思考 1.将6种兰科花卉的科属、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列表记录。 2.说出中国兰和洋兰的区别。 3.举出4种国兰,并简单介绍其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 4.举出5种洋兰,并简单介绍其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单元小结,本单元

6、介绍了常见兰科花卉的生态习性,繁殖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在园林中的用途。,第2单元 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多浆植物的分类和范畴,掌握常见的多浆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观赏部位、繁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其他多浆植物的观赏特性。为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关键概念: 多浆植物,目标一 概述,一、多浆植物的含义 多浆植物(又叫多肉植物),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森林中;植物的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是呈现肥厚而多浆的变态状植物。在园艺上,这一类植物生态特殊,种类繁多,体态清雅而奇特,花色艳丽而多姿,颇富趣味性。多浆植物通常包括仙人掌科以

7、及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萝蘑科、菊科、百合科、凤梨科、龙舌兰科、马齿苋科、葡萄科、鸭跖草科、酢浆草科、牻牛儿苗科、葫芦科等植物。,多浆植物从形态上看,可分为两类: (1)叶多浆植物:贮水组织主要分布在叶片器官内,因而叶形变异极大。从形态上看,叶片为主体;茎器官处于次要地位,甚至不显著。如石莲花(Echeveria glauca)及雷神(Ageve potatorum var.verscheffeltii)。 (2)茎多浆植物:贮水组织主要在茎器官内,因而从形态上看,茎占主体,呈多种变态,绿色能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退化或仅在茎初生时具叶,以后脱落。如仙人掌(Opuntia dilleni

8、i)、大犀角(Stapelia gigantea)等。,二、生物学特性,1具有鲜明的生长期及休眠期 2具有非凡的耐旱能力 3传宗与接代方式,三、观赏特点及园林应用,1棱形各异,条数不同 2刺形多变 3花的色彩、位置及形态各异 4体态奇特 5露地栽培,四、繁殖技术,1扦插 2嫁接 (1)平接 (2)劈接 3播种,五、繁殖管理要点,1浇水 多数中类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是干旱而少水的,因此在栽培过程中,盆内不应窝水,土壤排水良好才不致造成烂根现象。 对于多绵毛及有细刺的种类、顶端凹入的种类等,不能从上部浇水,可采用浸水的方法,否则上部存水后易造成植株溃烂而有碍观赏,甚至死亡 。 2温度及湿度 地生类冬季

9、通常在5以上就能安全越冬,但也可置于温度较高的室内继续生长。队生类四季均需温暖,通常在12以上为宜,空气湿度也要求高些才能生长良好;但温度超过3035时,生长趋于缓慢。,3光照 地生类耐强光,室内栽培若光照不足,则引起落刺或植株变细;夏季在露地放置的小苗应有遮荫设施。附生类除冬天需要阳光充足外,以半荫条件为好;室内栽培多置于北侧。 4土壤及肥料 多数中类要求排水通畅、透气良好的石灰质沙土或砂壤土。地生类可参照下述比例配制培养土: (1)壤土7,泥炭3(或腐叶土),粗沙2。 (2)壤土2,泥炭2(或腐叶土),粗沙3。,目标二 常用仙人掌和多浆植物,1山影拳Cereus spp.f.monst,2

10、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3石莲花Echeveria glauca,4神刀Crassula falcate,5虎尾兰类Sansevieria spp.,6花蔓草Aptenia cordifolia,7虎刺梅Euphorbia milii,8弦月Senecio radican,9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10触爪兰Zygocactus truncactus,11仙人指Schlumbergera bridgesii,12翡翠珠Senecio rowleyanus,13令箭荷花Nopalxochia ackemannii,14仙人掌Opuntia dileni

11、i,15生石花Lithops pseudotruncatella,实训项目:多浆花卉的识别,一、实训目的:使学生熟悉多浆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并掌握它们的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特性与园林用途。 二、材料用具:铅笔、笔记本、多浆花卉10种。 三、方法步骤: 1.教师现场教学讲解每种花卉的名称、科属、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及识别方法、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学生记录。 2.学生分组进行课外活动,复习花卉名称、科属、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四、考核评估: (1)优秀:能正确识别多浆花卉,并能掌握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2)良好:能正确识别多浆花

12、卉,能掌握其观赏特性,基本掌握它们的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技术要点。(3)中等:能正确识别多浆花卉,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4)及格:基本能识别出多浆花卉,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五、作业、思考,1将10种多浆花卉的科属、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列表记录。 2试述多浆植物养护栽培管理要点。,单元小结,本单元介绍了多浆花卉的生态习性,繁殖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在园林中的用途。,第3单元 蕨类植物,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掌握常见蕨类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其园林用途。为学习花卉栽培技

13、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关键概念: 蕨类植物,目标一 概述,一、蕨类植物的含有及其特点 蕨类植物也叫羊齿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高等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在整个植物界中,是介于苔藓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群植物,它较苔藓植物进化,较种子植物原始,为陆生、附生和极少数水生的高等孢子植物,常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点是:具有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而不同于其他高等植物;孢子体可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孢子体有根、茎、叶器官和维管束系统的分化,并且可以产生孢子囊,是蕨类植物的主要观赏部位,有根、茎、叶之分。蕨类植物的茎除少数具有高大直立的树状地上茎外,其余都为

14、地下茎,又称根状茎。一般横走或斜升,少有直立的;蕨类植物的幼叶在展开前呈拳状卷缩,称为“拳芽”。,二、蕨类植物的生态习性,1对光照的要求 不同的蕨类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大多数蕨类植物为喜阴植物,有较强的耐阴能力,在半阴的散射光下生长良好,但忌强光直射。在较高光强下将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光线过强则植株矮小,叶片边缘逐渐枯黄萎缩,因此大多观赏性蕨类植物适宜作室内观叶植物。 2对温度的要求 蕨类植物喜欢温暖的生长条件,除热带、亚热带的种类外,包括那些适于生长在寒冷条件下特别耐寒的种类,大多数蕨在1824条件下生长良好。不同种类的蕨耐寒性差异很大。耐寒的能耐0以下的低温,不耐寒的在北方必须在温室内越冬

15、。对不耐寒的种类,越冬前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增强光照以增加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提供抗寒能力。 3对基质的要求 蕨类植物要求栽培基质应有良好的团粒结构,疏松而又肥沃,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并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三、蕨类植物的繁殖方法技术要点,不同类型的蕨类植物应采取不同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蕨类植物无性繁殖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分株时将蕨挖出后用利刃分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植株,每个小植株至少要保留1个芽,剪除老根及枯叶,栽于排水良好的基质中,保持较高的温室度,并适当遮阳以促进缓苗。要保护好拳芽和新叶不少损伤。如鹿角蕨等常用此法繁殖。,2珠芽繁殖 有些蕨类植物在叶片

16、上产生株芽,株芽在叶子上就开始产生根和叶,一旦落地生长就能成为新植株。如鞭叶铁线蕨等。 3孢子繁殖 大多数蕨类植物易产生孢子,此外,孢子在很多基质上播种都能生长。因此,很多蕨类植物均可用此法繁殖。 对于那些难以收集到成熟的孢子或不易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珍稀濒危种来说,通常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目前,观赏品种波士顿蕨、荷叶铁线蕨等常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目标二 常用蕨类植物,1巢蕨Neottopteris nidus,2鹿角蕨Platycerium bifurcatum,3肾蕨 Nephrolepis cordifolia,4圆盖阴石蕨 Humata tyermanni,5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6凤尾蕨Pteris nervosa,7翠云草S. uncinata,8卷柏类Selaginella spp,9荚果蕨Matteuccia stuthiopteris,10贯众Wood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