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980363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二级第六章节劳动关系管理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二级),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主 讲 左 京,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本章结构,知识要求 劳动者派遣的含义 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能力要求 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应用实例,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劳动者派遣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收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 动 者:受接受单位监督、提供劳动 接受单位:支付费用、提供岗位 派遣单位:获取收入 劳务派遣:,劳动者派遣的概念,术语上的区别(与雇员租

2、赁、劳务派遣、劳动派遣等),劳动者派遣的概念,非正规就业方式三种主体、三重关系 雇用和使用相分离。 派遣机构:形式上的雇主,并不为劳动者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条件;与派遣者形成不完全的形式劳动关系。 接受机构:派遣机构的“客户”,为劳动者提供岗位与工作条件,向派遣机构支付费用;与派遣者形成实际劳动关系。 两种关系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劳动关系。,劳动者派遣的性质,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派遣机构,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接受单位,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劳动争议处理 派遣者与派遣机构之间,或派遣者与接受机构之间。而两种机构间的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 异地劳动争议

3、处理。,劳动者派遣的特点,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 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劳动者派遣的成因,资格条件 设立程序 合同体系(劳动合同、派遣协议),劳动派遣机构的管理,主要是为了避免正是员工和派遣员工相比的劳动 歧视问题 两种员工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两种员工应同等待遇、同工同酬。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实施应一律平等。 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做好交接工作。,派遣劳动者的管理,知识要求 工资集体协商 工资指导线制度 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 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能力要求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

4、价位的制定程序,第二节 工资集体商议,(一)含义 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 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形式、收入水平等进 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 的行为。 单方机制集体协商共决机制,辅之 以监督机制,工资集体协商,(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工资协议的期限 工资分配制度、标准和形式 职工年度平均工资和调整幅度 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方法 工资给付方法 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双方应协商的其他事项,工资集体协商,(一)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 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工资 增长,指

5、导企业工资分配的方法、规定的总称。 目的:调整、规范工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保证劳动者分享收益,实现社会公平。 适用:各类企业及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资指导线制度,(二)工资指导线的作用 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并非强制要求,而是作为信号) 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两低于”原则) 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政企分开”。(直接干预间接干预 ),工资指导线制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两低于”原则。 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平均工资的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允许各地根据

6、集体情况确定当地工资指导线水平,以体现地区差异 协商原则,确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经济形势分析 工资指导线意见 上线(预警线):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 的企业提出的预警,不宜突破。 基准线:年度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对经营正 常、经济绩效合理的企业。 下线: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的企业。不得低于当地 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一)劳动者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内容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各类企业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规范行为,指导工资关系。 年工资收入、月工资收入 高位数、中位数、低位

7、数(不同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减少供求双方盲目性) 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间接干预 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就业结构,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为新企业确定雇员初始工资水平以及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注意三个关系:指导价位与企业短期货币工资决定方式的关系、指导价位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两低于”约束),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一)代表的确定 雇员:工会代表或民主推举代表,半数同意。 雇主: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制定的其 他人选。 首席代表:工会主席、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 权益平等:建设权、否决权、陈述权

8、,工资集体协商的意义,(二)实施步骤 一方提出协商意向书,另一方20日内答复 协商前5日,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协议草案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 正式协议文本经双方首席代表盖章成立,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三)工资协议的审查 报送期限:签订后10日 审查单位: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审查期:收到协议15日内,进行审查 结果:工资协商审查意见书 受到已生效的协议书,5日内进行公布,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四)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时间:一年一次,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一)信息采集 方法:抽样调查 范围: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城镇企业 抽样:等距抽样 内容:上一年度企业有关职业(工种)在岗职工 全年工资收

9、入及有关情况 时间:一年一次,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二)价位制定 从高到低排列,确定某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位数(前5%-10%)、中位数、低位数(后5%-10%) 考虑指导价位产生差别的原因 不同职业(工种)的价差:来自于供求总量和结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同一职业(工种)的价差: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规模、经济类型及劳动者层次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指导价位的地位数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区别 指导价位制定的原则: 1、市场取向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三)公开发布 时间:每年6-7 月,每年一次 形式:文件、资料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一、安全生产

10、责任制度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六、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七、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八、个人安全劳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9大类),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8类) 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审核程序(7步),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职业安全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 特点:客观可能性劳动保护的必要性 可避免性劳动保护的可行性,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营造劳动安全卫生观念环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环境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卫生

11、规程、奖惩分明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 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工艺;场所设计优化;劳动组织优化,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知识要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劳动争议的调解 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 能力要求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团体劳动争议处理方法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方法,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纠纷,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人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是双方利益矛盾、冲突的体现。 特点: 1、当事人是特定的。(企业劳动者或其团体) 2、内容是特定的。(标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3、表现形式是特定

12、的。,劳动争议处理概述,劳动争议的分类 1、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 2、按争议的性质划分 权力争议、利益争议 3、按争议的标的划分 劳动合同争议、安全卫生等争议、奖酬等争议,劳动争议处理概述,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1、争议的内容(劳动权利义务)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 2、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使得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劳动争议处理概述,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协商:争议双方采取自治的方法解决纠纷 斡旋:自我协商失败的情况下,由第三者或中间人介入,互递信息,

13、传达意思。自愿斡旋、强制斡旋 调解:由第三者或中间人介入争议处理过程,并提出建议,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仲裁:仲裁机构对争议事项作出的裁决决定。约束力、强制力 审判:法院依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的诉讼活动,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申请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调解 调解不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 不服仲裁,申诉至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最终判决。,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调解的特点: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 调解的机构:根据劳动法第80条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7条规定,企业可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员组成:职工代表、企业代表(不得超过1/3)

14、、企业工会代表。 调解委员会调解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时调解的区别:地位不同、主体不同、范围不同、效力不同,企业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原则 自愿原则(申请自愿、调节过程自愿、履行协议自愿) 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1、申请和受理(自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调解委员会征询意见,并于4日内做出受理与否的决定 2、调查和和解 3、制作调解协议书或意见书 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书双方意思表示签字履 行,具有约束力。 调解未达成调解意见书委员会单方意思表示建议性文书,不具约束力,企业调解委员会对劳

15、动争议的调解,调解期限 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的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视为调解不成。,企业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含义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特征 主体具有特定性;对象具有特定性;强制原则 仲裁组织结构 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是劳动行政范畴内的特殊执法机构 构成: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 代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原则 1、一次裁决原则 2、合议原则 3、强制原则 4、回避原则 5、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义

16、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一)申请和受理 当事人申请仲裁,提交仲裁申诉书;符合受理条件 的案例,填写立案审批表报请审批;审批在7日 内做出决定。决定立案7日内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不予立案7日内 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自行和解7日内准予撤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二)案件仲裁准备 一案一庭制。仲裁庭:首席仲裁员(1) 仲裁员(2) (三)开庭审理和裁决 送达开庭通知、开庭审理、申诉人和被诉人答辩、当庭再行调解、休庭合议做出裁决、复庭宣布裁决 (四)仲裁文书送达 双方当事人受到之日起15内无起诉的,即发生法律效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仲裁期限 申诉时效为60 日,仲裁时效为60日,案情复杂需 要延期的,延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争议主体的团体性、争议内容的特定性、影响的广泛性 团体劳动争议处理方法 1、因签订集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